沒有被他忘去。
整個戰爭期間,高鵬嶽可以說是犧牲級別最高的人了。
兩個身穿藤甲,頭帶護具的教官轉入示範狀態,同時給士兵們講解、表演刺殺對抗的要點。
兩軍對壘,士兵對殺,人與人的直接對抗。這是文字上無法模擬出來的。面對刺刀,一般人都得兩腿發軟,不是所有人都能下手殺人的。所以才有那麼一句話:沒有見血計程車兵不是好兵,訓練場上練不出真正的精銳。
張有財還記得自己剛參軍的時候,有一次訓練,一位教官拿起一支帶刺刀的火槍,來到他所在隊前挨個比劃。啪的一聲,泛著寒光的刺刀向前一杵,刀尖直接逼在眼前,逼問感覺。張有財清楚記得自己當時整個人都是軟的,明明他看著刺刀逼到了眼前,卻連躲避都做不了。這一點他不能跟自己的侄子張大山相比,張大山跟他是一個隊的,除了最初兩次還有躲閃的下意識外,第三次開始就能做到鎮定的眼看著刺刀刺在自己的面前,不動不搖。
而張有財這種被刺刀一逼嚇的人都要尿尿了的人,是成為不了一名正兵的,後來他和同隊裡的一些人一塊轉入了後勤部隊。
張有財現在還在軍隊裡工作,他是眼前的崇明島訓練基地的工作人員,這麼多人到島上作訓,軍需物資消耗是很大的。別看他們每一股的人數很少,但你要看看是有多少股。整個崇明島上的派遣軍已經達兩萬餘人了。
等到第一批派遣軍出發之後,還有大批的人後續進入。
張有財本來是帶人到乙區五號場地修獨木橋的,剛剛看到一號場地有人進來,就走過來瞧一瞧,然後就發現二號場地內的正字營在玩刺殺訓練。
正字營也不是剛剛才成立的隊伍,他們來到崇明已經半個多月了。刺殺訓練進行了好幾次,可是這一次的不同在於他們要搞的是刺殺對抗。正字營是一個侏儒營,下屬三百人中有兩個小編制的隊,就是一個隊裡只倆個小排正兵,一個小排裡只有兩個班。還有個炮排、騎兵排和輜重排,外加偵察班【兼山地】、狙擊隊【班】等戰鬥部隊,還有醫療等非戰鬥部隊,所有人以建制散開,挪出一片空場地,然後被調兵的第一隊與偵察班就開始派出的各自的刺殺高手開始對抗訓練了。
旁邊訓練場的鄧字營都暫停了自己的操練,一雙雙眼睛盯著隔壁。
刺殺對抗訓練是所有軍隊裡都很著重被強調的一點,甚至可以說,在眼下的時代,兩支軍隊對比較,單純的看靶場上的射擊訓練是看不出什麼的,可是刺殺訓練的對抗卻能瞧出一些苗頭。
而他們既然是軍人了,那麼自然就有股子爭勝心。
鄧字營可是知道的,崇明島訓練基地每十天都會搞一次大比武,先是各訓練場區之間的比試,然後是各訓練場間的比試,陳二寶手下的燕字營已經連續兩個月贏得第一了。這訊息讓陳二寶都激動的從南京特意趕到了崇明一趟,帶著雞鴨魚肉,大大的嘉獎了燕字營一番。
兩個戰士面對面的搏殺訓練,雙方身上都穿著特製的護具,頭戴護頭。面部是皮鐵護面,從外表看完全瞧不清楚對方的臉,除了那一雙眼睛。對抗的雙方手持與火槍同等重量的木槍,身披著藤甲,就像全身批甲的古代武士一樣,威武無比。
木槍頂頭包著白麵粉。紮在身上了,絕對就是一個點。
規則是誰先得五分為勝利。
至於怎麼一擊得五分,那就是一槍紮在頭部、胸膛、腹部致命處,五分你就先拿到手了。然後是胸腹的邊緣部分,還有四肢,一擊得兩分或三分,能扎中兩下也贏了。
所以刺殺對抗特別激烈,而士兵們也很喜歡看刺殺對抗,因為這就是進化版的比武啊。
雖然眼下的時代武力強的人並不比武力弱的人多抗一顆鉛彈,但人類心中總是推崇那些武力超群的人的。不然《三國》、《隋唐》和《說岳》中怎麼有那麼多的勐將兄吸引人眼球呢?
提到三國或許會有很多人想到曹劉孫,想到諸葛司馬,想到貂蟬二喬,但更多的人想到的會是五虎上將,會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而看了《隋唐演義》,記憶最深刻的絕對不是楊廣李世民,而是馬踏黃河兩岸的秦叔寶,是天寶大將,頭戴一頂雙鳳金盔,身穿一件鎖子黃金甲,坐下一匹能行黃花千里馬,使一條鳳翅鎦金的宇文成都;還有那嘴尖縮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卻雙手各提一400斤大錘的變態妖孽李元霸……
人類對武力強大者的推崇是滲入到骨子裡的。
這種感情一次持續到現在,所以這刺殺訓練就尤為的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