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過了QS9000認證。這些國際上通用的質量管理體系有效地保證了產品品質的不斷提升,從而為贏得大客戶的訂單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比亞迪成立的下半年,它就成為了臺灣最大無繩電話製造商大霸的電池供應商。當時,王傳福把比亞迪製造的電池給大霸試用,結果因為其品質過硬與價格優勢,到年底,大霸就決定把給三洋的訂單給了比亞迪。1996年,比亞迪正式成為大霸的電池供應商。 真正讓比亞迪在電池領域名聲鵲起的,還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迅速發展。1997年,金融風暴席捲東南亞,全部電池價格暴跌20%到40%,大部分日系電池廠商都陷入虧損的危機中。但是,恰恰在很多日系廠商遭受失敗的時候,比亞迪卻憑藉低成本優勢而迅速發展。在這一年,比亞迪的增長達到90%。 到1997年結束的時候,比亞迪的鎳鎘電池銷售量已經達到億塊,迅速搶佔了鎳鎘電池全球近40%的市場份額,成為鎳鎘電池市場當之無愧的老大。而比亞迪也從一個小作坊迅速成長為一個年銷售量近億元的企業。有了這樣的成績,王傳福當然可以驕傲地說:“這一現狀(亞洲金融危機)實際上給了我們機會,我們打的就是價效比優勢之戰。” 這一年,是王傳福建立比亞迪的第三個年頭。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八年成為全球“電池大王”

“後來日本人從臺灣經銷商那兒得到我們的鋰離子電池,對各項指標一經測試,傻了眼,感覺被比亞迪狠狠地抽了一記耳光,對我們的鋰離子電池由不屑變為恐慌,因為我們的價格只有他們的一半多。我們從產品設計到整個工藝過程控制都是完全創新的,而且是大批次生產,當時鋰離子電池市場是供不應求的,我們僅靠鋰離子電池一項創新,每年就能給公司帶來近10億元的純利潤。” 比亞迪在鎳鎘電池市場成為老大後,王傳福並沒有滿足於比亞迪取得的成績。在他的潛意識裡,或許並不認為成為鎳鎘電池市場的老大有多麼值得炫耀和驕傲,因為這是在日系廠商撤離鎳鎘電池生產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在這個前提下取得的成績似乎並沒有那麼光榮。而且,王傳福清楚,因為鎳鎘電池中的金屬鎘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對人體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鎳鎘電池早晚會退出市場。所以,比亞迪要想繼續發展,必須要提高技術含量,與日系廠商如索尼、三洋等世界電池巨頭在鎳氫、鋰離子電池領域同臺競爭。只有在這樣的競爭中勝出,比亞迪才能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電池大王”。 於是,憑藉在鎳鎘電池領域的原始積累,王傳福帶領比亞迪進入鎳氫、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經過對鎳鎘電池生產線的改造,在1997年後,比亞迪可以批次生產鎳氫電池。但是,要想進入鋰離子電池生產領域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1998年,為了進入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王傳福對比亞迪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增資。王傳福個人出資640萬元,表哥呂向陽所在的廣州融捷投資管理集團出資1655萬元,新的投資人夏佐全個人出資255萬元。比亞迪此時的註冊資本為3000萬元。有了進一步做大的資本後,王傳福想透過購買裝置的方式讓比亞迪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該領域。但是,當他滿懷希望地踏上去日本購買機器的路途時,等待他的卻是在日本的不堪與尷尬。 當年,王傳福帶了200萬人民幣到日本購買裝置,結果到一家生產裝置的日本公司一問,人家最便宜的一套裝置也要500萬美元。如果要配備一套全部自動化、全乾燥的鋰電池生產車間需要幾十億美元。而且,那家日本公司的負責人還生硬地對王傳福說,你們中國人沒有辦法做鋰電池,我們是不會把裝置賣給你們的。但是,王傳福並沒有死心,他又去了很多家生產裝置的工廠,結果得到的結論是一樣的,沒有人願意把裝置賣給他。此時,王傳福真的有點傻眼了,因為別說自己沒有錢,即便有錢那時也不可能從日本買回技術。於是,從日本回來後,平時沉默寡語的王傳福顯得更加沉靜。 其實,比亞迪此時正在面臨著其轉型的艱難期。一方面,攻佔鋰電池市場存在很大的技術難題。因為鋰金屬的化學特性非常活潑,這就使得鋰金屬的加工、儲存等對環境要求很高,必須要在乾燥的環境下進行。因為這樣的條件限制,充電電池市場基本上是日本廠商的天下,三洋、索尼、松下等製造商生產的鋰離子電池佔據著全球將近90%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鋰離子電池因為對環境無汙染,可以快速充電等原因,開始在電子產品上廣泛使用。同時,隨著膝上型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數碼產品的高速發展,也使鋰離子電池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 處於兩難境地的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