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橫掃大石城,活捉了孟獲。從此,布依族群眾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後來,布依族人為了紀念馬郎和羅斯的愛情和民族的新生,逐漸創造出布依“鬧水”活動。
第十七章 布依族文化(2)
二、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男女青年的戀愛很自由,未婚男女常在年節、趕集和集體聚會時,透過聊天和對歌來表達彼此的愛慕之情。如果男子看中一個姑娘,便會按照傳統習俗,找來第三者陪同自己約姑娘對歌。如果女方也有這方面的意思,就會單獨相約到幽靜處,和男子對唱山歌,直到雙方互贈信物定下終身。
男女定下終身後,男方的父母會請媒人去女方家,送一些酒、肉、粑粑等禮品。如果女方同意,媒人第二次上門時,雙方會定好結婚的日期。在接親的前一天,女方家一大早就把姑娘的嫁妝擺在堂屋兩邊,供來賀喜的親友觀看。接親那一天,男方家要請家境富裕、父母健在的童男童女和結親隊伍一起去新娘家,還要帶去糖、酒、粑粑、一方肉等禮品。接親的人來到女方家後,女方家族的4位老人就和迎親隊伍中的老人一起坐在堂屋裡驗點禮品和禮錢。
然後,女方家設宴款待迎親者。女方婦女按輩分大小依次向他們敬酒,客人接過酒杯後一飲而盡,隨即把預先準備好的紅包送給敬酒者。宴席結束後,由女方家中的年長婦女在大門內放一面鏡子、一束禾麻,再點一盞油燈。兩位長輩手持米篩站在大門兩邊,在油燈上把帳被、枕套、枕巾、布鞋等東西篩幾次,接著讓接親的人拿出大門,裝入櫃子或者箱子裡。這時,族中很多小孩爬坐在櫃子和箱子上向迎親的人討錢,要是他們不給錢,孩子們就賴在上面不下來。
當晚,接親的童男、童女在新娘家留宿,第二天再和新娘、送親的人一起步行去男方家。在途中遇到了橋,陪送的姑娘要將新娘背過去。快到男方家時,新娘換上一雙新鞋。這時伴娘就不走了,而要等新郎家送來紅包。新娘入夫家大門時,新郎一家人迴避,而且新郎家的門坎下要仰放一個耙,地上點燃一盞菜油燈。新娘必須從耙上跨過去,據說這樣能把不好的東西阻擋在門外。新娘進新房時,會有兩位老人用凳子攔在門口,凳上放著肉、豆腐、酒、一盞燃著的油燈。這時,陪伴新娘的童女把吃的敬給老人,用手帕把燈扇熄,新娘才能進入新房。
隨後,新娘的兄嫂把嫁妝擺在堂屋,開啟櫃子、箱子,將衣服被蓋等東西拿出來讓親友觀看。新婚第三天,新娘同伴娘一起返回孃家,新郎則邀請夥伴挑著餈粑為她們送行。到了春節,男方才請人去接新娘回來吃年飯,在平時農忙或男方家庭有事時,也可以接新娘。新娘一般在男方家住上三五天就回自己家。一直等到新娘懷孕後,她才開始在男方家常住下來。
三、布依族服飾
布依族男女的服飾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過去,男子穿的大多是自己用棉花紡織的土布,然後把它們染成青、藍、灰色。上衣分為大襟短衣和長衫兩種,短衣在胸前開扣,長衫在右側開扣。褲子是無腰的直筒大褲腳,褲腳一般寬1尺左右,腰寬3尺左右。布依族的青壯年男子大多喜歡包頭巾。
正在勞動的布依族婦女
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或者百褶裙。衣襟和袖口等處一般鑲著彩色花邊,褲腳或者百褶裙底處也鑲著花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繡有花紋的圍腰。
布依族婦女很喜歡佩戴銀質的首飾,如手鐲、耳環、項圈等物品;腳上穿尖鼻繡花的鞋子;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一般情況下,少女把長辮盤在頭上,在結婚後則包頭巾。 。。
第十七章 布依族文化(3)
在布依族服飾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童帽。童帽選用多種顏色的布料縫製而成,大多模仿動物頭面縫製。最常見的童帽有虎頭帽、獅頭帽、兔頭帽、貓頭帽等。這些帽子的前額點綴著銀羅漢、玉羅漢,以及各種銀花玉扣,帽子的後面則吊著彩色灑須,有的還吊著幾個製作很精細的銀製小鈴鐺。布依族的孩子除了要戴這種很好看的帽子外,還要穿做工精細的繡花胸兜。目前,這些做工精細、造型逼真、色彩豔麗的服裝已經作為工藝品走向市場。
四、布依族跳花會
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日,雲南的布依族都要舉行“跳花會”。在此期間,村寨裡的女青年穿著帶有漂亮盤花紐扣的民族服裝,男青年則穿著有布依族特色的對襟衫,吹著木葉向跳花會的場地趕去。
跳花會的地點設在一塊大草坪上,男女青年東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