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495 天若讓其亡,必先讓其狂

“給我約一下陳惠敏。”

“明天我要和他喝早茶。”

王鍾思量了一下,輕聲說道。

聽王鍾要約陳惠敏這位14k元老喝早茶,司機的面上流露出一絲詫異,但是還是毫不猶豫的答應道。

王鐘的眼睛閉著,陳惠敏的一些資料瞬間出現在他的心頭。

陳惠敏17歲加入“14k”,當過獄吏、警察,退役後成為打遍東南亞的拳王、演員和現在的紅酒商。

隨著香港黑社會由百花齊放的盛世,至97迴歸後遭逢鉅變,像陳惠敏這樣一位身份跨界極多,涉獵範圍極廣的幫會大佬,可說獨一無二。

陳惠敏是新界客家人,父親是名航海員,母親是主婦,陳惠敏自少愛習武,學過‘譚家三展拳’和西洋拳擊,無心向學,16歲初中畢業便停學,認識了14k的朋友,覺得他們很威,便入了會。”

17歲陳惠敏報考警察,但因差幾個月才夠18歲,員警部不收他,他便轉去懲教署報考獄警,懲教署收了他,那時候的獄警叫做獄吏。”他怎想到原來命運在替他鋪砌上位之路。因為他曾當過獄吏,跟同袍關係打得非常好,幫會大哥被關進監獄,都要拜託他多關照,可在獄中少吃苦,且可享有各種福利,為陳惠敏贏得了不少尊重。

後來他申請轉做員警,當時還沒‘臥底’二字,警察不會派臥底滲入黑幫,否則哪有黑錢收。”

“60、70年代的香港黑社會百花齊放,賊即是兵,兵即是賊,沒人可以做清官,你不去收黑錢,黑錢會送入你袋。不可以不要,收了捐作慈善,也可以;如堅持不收,便會被孤立,調去守水塘或沙頭角。”

鬥心極重的陳惠敏不甘於做個收入不高的警察。他申請做掃毒組,只要付五千元就可以進入,當時規定掃毒組三個月要換一批人,但這三個月內最少可以‘賺’一萬五千元。”

“那年代有很多粉檔,在尖沙咀海防道一帶便有幾個檔口,粉一包包的賣,有十元裝,五元裝和兩元裝。道友在後巷吸完毒便到附近的大排檔去食牛什粉,雖然一百米外就是警署,這一帶卻是警察禁區,警察不巡邏,怕嚇走道友,便沒‘片’收。”(“派片”即是行賄)

在當時當差是一門生意。

“如果懂得找門路,很容易就升職。例如外籍警司娶的是中國太太,那就好辦了,買一對十多二十萬的男女套裝勞力士手錶送給她,很快就可以升做沙展,做沙展三個月可賺幾十萬。鬼佬(當時對外籍上司的統稱)雖然有權,仍要靠本地的警員,他們連粉檔在哪裡也不知道,所以探長收的黑錢一定多過警司。”

“任何人要開賭檔、煙格都要鬼頭(對外籍上司另一統稱)批准,打算開檔的人便會四處打聽誰中了馬票(彩票,如六合彩),然後立即派人去買了中獎的馬票,如馬票獎金100萬,會用108萬買回來,送給鬼頭太太,她就向外聲稱中了馬票,黑錢便可見光。”

遇上初來乍到不貪汙的鬼佬,他們會在下更後帶他去無上裝(女舞蹈員****上身)酒吧,教他花錢,玩至凌晨兩三點去消夜,當他玩上癮,而每個月只得千多元人工,不夠他玩和吃,他定會貪。

在hei社會百花齊放的年代,“破案率”非常高。“有一批道友專收錢替人頂罪,他們慣食皇家飯,又有安家費,坐監就他們的職業。”

港英年代,除了上亞厘畢道港督府主人外,地下也有潮州人港督。

“他姓葉,已經過身了,他是四大探長中藍江、呂樂的收數人。他的‘轄區’包括香港區和九龍區,被稱為兩港港督,藍江、呂樂都聽他的,他說給你開賭場、粉檔就可以開,本來一個探長只有一個收數人,他一個人做兩大探長的收數人,收回來的錢由他分給兩大探員。”可見其勢力。

1967年陳惠敏被警隊發現是幫會中人,於是退役,真正開展他的幫派生涯。他知道要“響朵”(社會之人上位),他必須轟轟烈烈的打幾場架,“有時一天打兩次,幾乎天天打,有時十天八天才打一次,亦曾遭到襲擊,被人用力劈,幸好我識功夫,把對方的刀也搶了。

陳惠敏“打得”,街知巷聞,1970年和1971年,陳惠敏連奪兩屆東南亞拳擊賽冠軍。“李小龍剛過身,電影界要找真功夫的人演打戲。”電影界向他招手,“我沒有想過有人會請我拍戲,第一套電影是何藩的《血愛》,片酬3000元。”收入十分可觀,我80年入行,月薪是1000港元。

他飾演江湖人物為觀眾所認識,83年在《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