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真偽一般。其實不然,王鍾在看姬別凡的相貌,姬別凡的兒女宮有一團濃濃的黑氣,這是因為子女的問題操心勞力的命運!
“續命之法,古就有之。其中最過出名的莫過於七星續命。三國,諸葛亮伐魏,至六出祁山,心血日耗,自知不久,以後事囑託諸將。姜維謂用祈壽之法,挽回天命。諸葛亮乃設七星燈,終日步罡踏斗以禳之。司馬懿仰觀星象,知諸葛亮不久人世,又不敢深信,使夏侯霸領兵探之。不料魏延誤認劫寨,匆匆奔至帳中報信,將本命燈踏滅。諸葛亮擲劍嘆曰:生死有命,不可挽也。姜維欲斬魏延,諸葛亮止之,乃告以:司馬懿非劫寨,但探我生死耳。後諸葛亮囑後事,死於軍中。司馬懿聞諸葛亮死,蜀軍撤退,遂起兵追趕。姜維等以諸葛亮之偶像推出,嚇退司馬懿,蜀軍退回西川。諸葛亮那等智多近妖之人都沒有辦法續命,我又能為之奈何?”
王鍾看著姬別凡無奈的說道。
“王生,你就不用謙虛了,我看過你的報道,你能讓枯樹逢春,必定能有辦法讓我兒子逢胸化吉!”
姬別凡可不會因為王鐘的兩句話就放棄,繼續說道。
“那大樹雖然有百年之齡,但是生機並未斷絕。。。令郎是陽壽已盡,為之奈何?”
王鍾能夠理解姬別凡的心情,但是天命不可違。王鍾也沒有辦法!
“王先生,真的沒有辦法了麼?”
姬別凡臉色灰暗,嘴唇不停的顫抖,無奈的說道。
“想我姬家九代單傳,難道真要絕後不成,想我姬別凡雖稱不上大善之人,平常也喜歡助人為樂,為什麼要這麼對我,老天沒眼啊!”
“王先生,真的沒有辦法了麼?”
姬別凡還有些不死心的說道。
“七星燈是否有效?”
“七星燈是逆天而為,有天妒,地哭,人劫三關,自古以來,懂七星續命法的人如同過江之鯽,但成功續命者不過那三五人罷了!”
王鐘有些無奈的說道。
“況且現在乃是末法時代,道法不昌,機率更是微乎其微!”
“那也要試一試啊,不試一試怎麼就知道一定不會成功!”
姬別凡有些不甘心的說道。
“姬先生可知道袁了凡居士?”
王鍾能夠理解姬別凡的心情,但是壽數乃是天地定數,很難更改。神易數雖然珍貴,但是並足以讓他逆天而為!
“袁了凡?”
姬別凡有些詫異的說道。
“是,袁了凡!”
王鍾肯定的說道。見姬別凡並不知道袁了凡此人,這也不怪他,別說姬別凡只是泰國華人,就是土生土長的華國人,又有幾人知道袁了凡先生大名的?
“袁黃,初名錶,後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號了凡稱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他的《了凡四訓》融會禪學與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行一時。”
王鍾笑著介紹道。
“這和我兒的壽元又有什麼關係?”
姬別凡有些詫異的問道。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的傳世名作,共多字,由“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文章組成。其中“立命之學”是他69歲晚年之作,“改過之法”和“積善之方”是他早年《祈嗣真詮》中的兩篇,“謙德之效”是以前的《謙虛利中》篇。
在《了凡四訓》裡,袁了凡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告誡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了凡四訓》蘊涵著中國文化的深邃和智慧,被譽為“東方第一勵志奇書”,問世以來深受推崇,被佛教界稱讚為積德行善、改造命運的典範而廣為印行,流傳足有幾千萬冊。袁了凡及其《了凡四訓》對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改造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香江中華道德學會讚美袁了凡以“改造命運的精神,創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的光明前途”,稱此書“是創造幸福的寶典”。曾國藩對《了凡四訓》最為推崇,讀後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汙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將其列為子侄必讀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書。胡適先生則認為,《了凡四訓》是研究中國中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