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部分

“今後,你們會死,某也會死。這全天下的人,誰都逃不脫一死。”趙雲澤玩味的說道。

羅蘊和一聽這話,眼神一下又煥發了神彩。

趙雲澤把要羅蘊和燒製玻璃的事情告訴了他。羅蘊和哪有不應的道理。

之後,趙雲澤便與羅蘊和探討起了玻璃的燒製技術。據羅蘊和所說,他在去年曾經結識了一個賣玻璃製品的西域商人。羅蘊和垂涎於那些精美的玻璃製品,便用他的忽悠神功騙那西域人通道。那西域人還真被他說動了,送與了羅蘊和很多玻璃製品。羅蘊和又用“仙丹”,騙取了燒製玻璃的技術。

趙雲澤詢問了羅蘊和如何燒製玻璃,他最後得出了結論:羅蘊和燒製的玻璃,透明度之所以不高,是因為爐火的溫度不夠,導致原材料中的雜質析出不徹底。

而要增高爐火的溫度,除了改用供熱效能更好的燃料,另外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加高煙囪的高度。後世的玻璃廠、鍊鋼廠,不都是樹立著高聳的煙囪的嘛。

於是,趙雲澤便決定先建起一座高爐,讓羅蘊和試驗。如果這座高爐真能燒製出透明度極高的玻璃,那說不定以後還可以用來鍊鋼呢。

趙雲澤不懂具體燒製玻璃和鍊鋼的方法,但他的見識卻是有的。有羅蘊和這個現成的會燒製玻璃的人才,大唐也不缺懂得鍊鋼的人才,趙雲澤只需提點一下他們,改進現有的工藝應該沒有問題。大不了,就是試驗試驗再試驗,總能成功的。

趙雲澤任命羅蘊和為玻璃燒製組的組長,帶領那些道士燒製玻璃。他還告訴羅蘊和等道士,只要他們能燒出令人滿意的玻璃,那趙雲澤可以為他們脫罪,恢復他們平民的身份。如果他們做的好,說不定還可以授官。

有了趙雲澤畫下的這個大餅的誘惑,羅蘊和等道士便懷揣希望,投身到了大唐工業建設的事業當中。

趙雲澤又向李世民請旨,從工部調了一批工匠,開始在講武堂建設高爐。之所以把高爐建在講武堂營地的最邊上,是為了以後擴建工坊做準備的。當然,擴建之事,要等羅蘊和燒製出令人滿意的玻璃之後了。否則,就只能是空想了。

看押羅蘊和等道士的那隊“官兵”,其實是護龍會原先的總舵衛隊。衛隊領班,是一個名叫“黎仁”的小夥子。

黎仁才二十一歲,他是霍天魁的徒弟,一身武藝不凡。趙雲澤想先觀察他一段時間,如果此人的品德和能力都沒有問題,他就任命黎仁為特勤署侍從隊的隊正。

第303章 煙囪軍

中秋節在中國,是一個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然而在貞觀元年,中秋節卻還沒被確定為正式節日。

朝廷八月十五不放假,這讓趙雲澤很鬱悶。

雖然此時中秋節還不是正式的節日,但是八月十五這天也是有特別活動的,那就是拜月。

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所謂春朝日,就是說天子在春天祭拜太陽,這項活動都是列入祭農大典一同進行。所謂秋夕月,就是天子在秋天要祭拜月亮。而拜月的時間,就是八月十五晚上。

祭拜日月,也與農事有關。春天拜日,農耕開始,天子祈禱風調雨順;秋天祭月,莊稼收穫,天子代萬民感謝上蒼。

日為陽,天子祭日白天進行,率百官與百姓光明正大的祭拜;月為陰,天子拜月在晚上進行,只率後宮嬪妃於皇宮祭拜。

拜月的習俗,從東周春秋時就已經開始了。後來,這項活動也不只是皇家的專利了,先是士大夫效仿,後來又流至民間。慢慢的也就形成了八月十五拜月、賞月的習俗。

唐初之時,民間的拜月活動,多由家中女眷主持參與。這也更符合月亮屬陰的性質。這時的女子拜月,還有另外一種意義,那就是向月神祈求婚姻或者子嗣。

拜月,除了一般的水果、糕點、三牲之物,還有必要的五穀糧米。這些糧米,最好是自家地裡出產的。

趙雲澤在趙家莊的那五百畝地,昨天已經收穫完畢。今年,趙雲澤免了趙家莊鄉親們的糧租。但趙守義還是於八月十五這天,帶著莊中的幾名老者為趙雲澤送來了一袋大豆和四袋高粱。另外還有一些雞蛋、雞、鴨、羊肉、果子等物。

用趙守義的話來說,這些東西是趙家莊鄉親們的心意。就算趙雲澤家不缺糧食,可八月十五拜月還是要用自家地裡出產的糧米的。這些東西,就當是送給趙雲澤家拜月用的。

人家送都送來了,趙雲澤自然不能不接著。他於中午設宴款待了趙守義和那幾名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