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起來了。
穿風谷大營的突厥潰兵為什麼這時才逃回來這還要從大營被破時說起。
因為戰馬都驚了,所以那些逃向南方的突厥士兵,只能靠兩條腿狂奔。可人的力氣終有用盡之時。跑出約二十里路,突厥人跑不動了。於是就地休息。
幾個執失思力的心腹也在潰軍之列。他們聚攏潰兵一看,身邊就只有兩千來人了。
帶著這麼點人馬回去見頡利,恐怕會被頡利生撕了吧。幾個人一商量,先不走了,四下收攏潰兵,能多帶回一個是一個。好在,唐軍並沒有銜尾追殺,這就給了他們充足的時間。
於是,那兩千潰兵又四散而開,尋找自己的同胞。等到天亮時,好歹聚齊了八千來人。幾個人又一商量,就這些人似乎也會被頡利可汗追究責任。乾脆,把責任往唐軍身上推吧,幫唐軍吹乎下兵威,就說他們是五萬不,八萬人攻打大寨。
八萬打三萬,自己等人最後還帶出了八千士兵,已經殊為不易了。想來頡利可汗應該能饒過自己等人了。要是還平息不了頡利的怒火,就把責任往阿史德烏默啜身上推,誰讓他是大營的主帥呢。反正那小子估計是見不到頡利了。
就這樣,幾名怕被追究敗軍之責的突厥將領,編出的一個謊言,把頡利和突利都嚇到了。
其實這種虛報軍情的事情在戰爭中也是常見的。得勝時,多報殲敵數字;吃敗仗時,誇大敵軍數量和實力。這些本來就是帶兵人最常見的伎倆。
只是,那幾個執失思力的心腹,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編了一個謊言,他們不會想到,這個謊言,足以改變一場戰爭的最終結果。
第26章 渭水之盟(四)
歷史,有時就是如此的偶然。;
幾個敗軍之將編出的一句謊言,成為了決定歷史走向的重要一環。
如果僅僅是這句謊言,也不會起這麼重要的作用,可緊接著,這句謊言就得到了“驗證”。
就在頡利心裡七上八下之時,突厥大陣後方的山林之中忽然傳出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緊接著,一條橫壓整個突厥大陣的騎兵大潮,山呼海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