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式慰九泉之意。靈爽如存,尚其鑑之。”遂為于謙昭雪,恢復于謙生前原有官爵,將於謙故宅改為“忠節祠”,成化帝御筆題詞。成化二年(1466年),皇上又欽派大臣赴錢塘三臺山祭奠于謙,刻碑銘文。
成化帝崩後,孝宗朱祐樘繼位,降旨為于謙贈諡誥祠額,諡于謙“肅愍”,額曰“旌功祠”,併為于謙雕塑銅像,每年春秋兩次祭祀。嘉靖年間,又將於謙侑享於功臣廟,與開國功臣劉基等並祭。萬曆年間,以“肅愍”諡號不能彰顯于謙忠貞功德,改諡號為“忠肅”,子孫世襲。
于謙冤案到此得以完結。此後的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都對於謙墓祠有所修繕,使于謙的功績更為世人曉知,得到世人的尊重愛戴。
于謙以令人仰止的功德氣節,慘遭屠戮,于謙的功績和精神卻永駐人間,萬代景仰。當時及其後的不少文人為其作詩賦詠。萬曆年間,錢塘人孫高亮為于謙事蹟感動,作紀實小說《於少保萃忠傳》四十回,開了當代人為當代人寫小說的先例。
于謙墓在杭州三臺山,宋代冤死的著名大將岳飛之墓在杭州棲霞嶺,南北遙對。不少人的詩作或聯對將於謙與岳飛並列。如楊鶴的對聯:
千古痛錢塘,並楚國功臣,白馬江邊,怒卷千堆雪浪;
兩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陽亭裡,心傷兩地風波。
明末浙江鄞縣人張煌言,號蒼水,力主抗清復明,曾與鄭成功聯合,率兵攻清。他對於謙十分敬仰,曾作“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聯。他被捕後,也期望死後能被埋葬於西湖邊:
夢裡相逢西子湖,
誰知夢醒卻模糊。
高墳武穆連忠肅,
添得新祠一座無?
張煌言就義後,後人就將其葬在杭州南屏山南麓,並建“張蒼水祠”,與岳飛、于謙號稱“西湖三傑”。
txt小說上傳分享
袁崇煥案 一(1)
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號自如,祖籍廣東東莞,三歲時全家遷居廣西梧州府藤縣(今廣西梧州市)。他“少年慷慨,負膽略,好談兵”, 23歲時參加在廣西桂林舉行的丙午科鄉試,得中舉人,此後,雖接連四次赴京參加會試,都沒考中。他性情爽直,並不為落榜沉淪,每次趕考都沿途遊歷,遍覽祖國名山大川。他又喜歡結交友人,常常與老年的軍校或退役的兵士談論兵法戰陣及邊塞作戰形勢。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煥才得中己未科進士。
就在袁崇煥金榜題名的這一年的春天,發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震驚的大事:明朝兵部侍郎、遼東經略楊鎬率領的12萬大軍被崛起於東北的後金軍擊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正是這一戰,改變了袁崇煥的命運。
此前,原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女真人努爾哈赤經過30年的征戰殺伐,基本上統一了女真各部,勢力逐漸強大。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即位稱汗,定國號為“大金”,年號“天命”,史稱“後金”。努爾哈赤被尊為聰睿汗,又稱天命汗。兩年後,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起兵攻明,進兵撫順,並一舉奪取了撫順城。從此開始,天朝大國明朝與後金開始了正面的軍事衝突,令明朝大臣們談之色變的“遼事”開始蔓延,直到讓所有的漢人如坐針氈,食不甘味。
撫順的陷落使明廷“舉朝震駭”,明廷決定“犁庭掃|穴”,一舉消滅努爾哈赤,蕩平後金。兵部侍郎、遼東經略楊鎬統率12萬大軍,號稱47萬,浩浩蕩蕩,兵分四路,直取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努爾哈赤兵僅6萬,卻將楊鎬大軍擊潰,士兵死近5萬人,而後金僅死傷3000餘人。明朝大國軍政廢弛疲沓,由此一覽無餘。明神宗萬曆帝在位48年,已經有二三十年不上朝臨政,躲在宮中不出,萬事不問,不管多緊急的事情只是裝聾作啞,一味往自己的倉庫裡斂錢。萬曆帝二十多年的怠政,導致政事日非,軍紀蕩然,士無鬥志,國力虛弱,局面困難至極。二十多年不露面的明神宗萬曆帝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終於一命嗚呼,其兒子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因貪色誤服藥物而死,在位時間雖短,卻留下了著名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為明末黨爭留下了話題,使明朝政事更一發不可收拾。光宗死後,兒子朱由校繼位,改年號天啟。
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又攻佔了開原、鐵嶺。此時,明廷派熊廷弼以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的身份統領遼東的軍政事務。熊廷弼到任後,採取“堅守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