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之後,吹墨,摺疊好,仍是青羽雀吞下書信,往來飛行。
接到回信之後,周迅笑了,這麼回道:
“仙人餐霞飲露,不食五穀,凝神守志,而形體不衰,縱不能得道,也可逍遙人間數百年,豈非勝過富貴王侯千倍百倍?”
“林家女兒本是天上佳客,生於花朝,滿城花開,正應花神之位,得道有望。隨我修行,兩不耽誤。”
第一百二十六章將有大變
玉清山,鐘樓,聚仙鐘響。
咚咚咚
連響七十二聲。
此鐘響時,聲聞三界,天地人鬼神響應。
不管身在何處,但凡是名列玉碟的玉清弟子,聽到聚仙鍾後都會立刻放下事務,趕回山門。
即便不能回山,也一定要回信山門處,說明情況。
在一片幽遠的鐘聲之中,玉清門人已經各自到齊,雲集舞劍廣場之上。
“聚仙鐘上次響時,還是蜀山掌門到訪,那時也不過敲響了二十四聲,這次怎麼一直在響,都過五十聲了。”
“聽說上次有長老坐化時,只想響了十七下,掌門死了或許才會響五十多下吧?”
“……胡說八道!掌門真人可是得道地仙,就是下次天劫也還差著五六百年,少說還有上千年的壽數呢!”
“會不會是玉長老找了雙修道侶,特此宣告?”
內門弟子們紛紛交頭接耳,趁著長老首座們還沒有到來,他們還能隨意一些。
真傳弟子站在前排,和內門弟子不在一處,顯得涇渭分明。
寥寥八人,各自站定一處,也不怎麼和人說話。
內門跟真傳,又是一番天地。
到了真傳,地位上已經不遜於普通長老,甚至修為上還有超出。
真傳弟子,是歷代首座的候選,將來都是有望執掌正殿的存在。
內門弟子,無論是修為還是眼界,雙方都是相差不止一級。
彼此之間,真的很難有所來往。
龍不與蛇交心,正是如此。
往往一次閉關十幾年過去,內門弟子已經換了一兩代人了……
真傳弟子,個個都是散仙修為,青春不老,壽命長久都存在,已經非是凡人……
不久,幾位首座長老,並掌門來到廣場上。
見到師長到來,在場弟子都屏氣凝神,肅然而立,整齊劃一站成行列。
掌門真人掃了一眼,見人數不多不少,就點點頭,示意司儀長老。
得了示意,司儀長老上前一步,朗聲道:
“吾派太上長老今日出關,眾弟子隨我等在此等候!”
太上長老?
那是誰?
在場弟子無一知曉。
眼看下方又有混亂的苗頭,司儀長老又說。
“不可肆意喧譁,不得交頭接耳!”
“爾等靜候便是!”
這邊司儀長老還在介紹迎接太上長老出關的儀式、規矩,臺下的弟子不論修為高低如何,都就近坐下,靜心聆聽。
臺上,一片蒲團,諸位長老掌門盤膝而坐。
掌門真人一聲輕咳,輕聲對幾位長老示意。
“幾位首座,這位太上長老閉關已有千餘年,貧道實在是陌生,不知幾位所掌殿中可有記載?”
玉清道有三上殿,三中殿,六偏殿,各處殿中都有前人筆記、傳記以及一些傳承的道器。法寶、秘術。
掌門一脈,其實權威並不很大,很多時候還是要和各處首座商議。
這次的太上長老,掌門完全沒有了解,只是今日清晨才得知,匆忙之下翻閱記錄,所得有限。
趁著還有片刻,總是要多瞭解一點才好。
兩千年前的師門長輩,那時還不叫玉清道呢!
果不其然,掌門這話剛落,就有一位長老出言。
“貧道肅廣殿之中,有所記載。”
“這位太上長老,正是四代師祖,甄家甄琴,那時玉清道尚是玉清盟,這位師祖便是而今陳州蘇華府甄家先祖。”
“傳記之中有載,這位甄琴師祖,乃是一位人仙。”
“當年玉清盟之中,有三大姓,賈,甄,明,以武道聞名於世,都有人仙坐鎮。”
“玉清盟草創未久,時值天下風雲際會,王朝兵亂,甄師祖臨危受命,接任盟主,一舉掃蕩七十六路山寨,定下玉清山基業,是為創業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