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很是不喜歡。
胖好味插嘴說道:“我看到紅小丑,就全身不舒服,長的妖里妖氣的,我看一定是甲丁乙殺的。”
鄭則道幽幽然說道:“這個不好推斷,也許是亮八、病罐子他們和紅小丑起了爭執,紅小丑想搶他們的號牌,自相殘殺而死,也很難說。但目前看來,最有可能的還是甲丁乙。這次亂盜之關,死了六人,還瘋了個花娘子,昏了個鬧小寶,可謂十足的血腥。儘管這些人都是咎由自取,我還是覺得火家招弟子,恐怕除了擇取良才外,還有其他目的。”
火小邪驚道:“這話怎麼講?”
鄭則道小聲說道:“呵呵,恐怕火家借招弟子之名,清除江湖上良莠不齊的賊道敗類、異己,也是火家的打算。那個甲丁乙,看著神神秘秘,手下無情,但殺人仍有他的一套道理,要不他怎麼不殺亮八,不殺花娘子,不殺掉你我?我倒覺得他是火家派進來的,出場時故意做了出假死的戲,讓大家誤以為他和火家格格不入,甲丁乙則借闖關的時候,把賊品不端的人除掉。”
火小邪聽的昏頭腦脹,喃喃道:“這麼複雜?我有點想不明白。”
胖好味在一旁聽著,連連皺眉,抓著光頭和火小邪一樣想不清楚。
鄭則道輕輕一笑:“咳,這都是我的推測罷了,可能我想太多吧,兩位不要當真。我們這就叫飯菜吧。”
胖好味聽到吃飯,就一下子來了精神,起身大叫道:“店家,店家,餓死了!怎麼都不來招呼我們啊!
正文 第111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亂盜之關中十八大盜備忘錄和補記》
為什麼我要寫這麼這麼多盜賊?且看盜亦有道的歷史定義。
盜亦有道——莊子
出自《莊子•;胠篋》。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盜蹠後來成為古書中強盜土匪的代名詞,平常講的“盜亦有道”就來自這裡。這段話的大意是,強盜問他的頭領,盜賊這個行業也有它的道理嗎?頭領說,怎麼會沒有呢?天下的事情,哪裡會沒有道的呢?強盜這一行不僅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其中還有學問呢!首先要“妄意”,就是估計某處有多少財寶,只有估計得正確才算高明——聖也。其次,在偷竊時,自己要第一個進去,冒第一個險,這算大勇氣——勇也。再次,偷竊結束後,要最後一個撤退出來,承擔最後一分危險,這是義氣——義也。再次,確定那裡該去不該去,什麼時候去最有把握,知道什麼可以戰勝什麼不可以戰勝,判斷正確了才不會有危險,這是盜竊中的智慧——智也。最後,竊的財物,應分配平均,這是盜行中的仁義——仁也。不具備這五種素質而成為大盜是不可能的。
盜蹠這一套說教,和儒家宣揚的“聖人之道”如出一轍,由此諷刺了儒家的虛偽。看來“聖人之道”如果用來教育君子,君子就能被培養成聖人;如果被壞人利用,壞人就能成為大盜。可是天下聖人少而大盜多,可見“聖人之道”給天下帶來的利益少,帶來的禍患多。所以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只有打擊虛偽的“聖人之道”,讓人民一切順乎自然,天下才能太平。
值得指出的是,蹠是奴隸起義的領袖,由於代表了被壓迫者的利益,所以被歷代統治者誣衊為“盜蹠”。莊子對盜蹠是有同情心的,曾多次指出這個社會是“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並且說,“聖人之道”教大家追名逐利,聖人的危害其實超過大盜。與其把蹠叫做盜蹠,不如把孔子(孔丘)叫做盜丘。認為虛偽的“聖人之道”才是造成天下混亂的原因。
傳統文化中對俠義的大盜歷來都是推崇的。《史記•;遊俠列傳》裡講了很多俠客的故事,這些俠客大多數是大盜,但由於他們雖然是大盜但卻很講道義,所以司馬遷為他們立傳,使他們的英名千古流傳。
闖火門三關的十八大盜,大家又能夠記住誰呢?
第一位,吐魯番來的阿提木——阿提木身上本來有兩塊號牌,一塊是自己的,一塊是偷了荊州尖耳朵的,結果阿提木貪多嚼不爛,敗給鄭則道,被鄭則道贏了一塊,偷了一塊。阿提木後來從鬧小寶那裡又偷到一塊紅小丑的號牌,但被鬧小寶的火攻逼走。阿提木返回見過關無望,兇性大發,想殺了火小邪洩憤,反被花娘子所殺,花娘子拿走了阿提木的紅小丑號牌。阿提木持兩把彎頭剪刀,應當有攻擊和偷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