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放?”兩人一頓。李移子家中是以販布為生的,而樂何當他們家族卻是以賣米制酒為生。
“對,我河東天然的利益比這個多。”皇甫岑一笑,河東不僅有鹽利,就鐵礦、煤礦、林木、水利都是三輔之最,更加毗鄰著匈奴、羌氐,貿易直通塞外,互通貿易也會便利許多。
“河東鹽監?”兩人錯愕,雖然大漢把鹽利放之於民,可卻從來沒有人真切的贏得過這塊利益。一直以來,這都是士人的專屬,他們霸佔著整個河東的鹽監。而眼下皇甫岑重拾河東鹽監不久,就放歸鹽利,他們怎麼都不敢相信。
“嗯。”皇甫岑點頭笑道:“覬覦河東鹽利的人很多,現在還不能讓你們來做,不過幾年後,我會讓給你們。”
聽皇甫岑這麼一說,兩人也是竊喜的點點頭,鹽利的誘惑高出很多,然後問道:“仲嵐,現在不能執掌鹽利,那我們現在?”
“我說鐵礦、煤礦。”皇甫岑道。
兩人一怔,沒聽到過礦產這個稱呼。
見兩人表情,皇甫岑隨即想起,這個時候應該還沒有這個稱呼,補充的解釋道:“就是石涅,鄉間稱之為石炭。”
“哦。”兩人點頭,身處遼東那種苦寒之地,也會有些人從河東、幷州等地把這些東西運送過去,這東西燒起來雖然不方便,卻很耐用。
“其實這石涅只要提煉一下,不僅能造福遼東,就連整個河北大地都會為之一振。”提起煤礦,皇甫岑就是一陣衝動,不說那些,單憑這一項,如果能推廣到整個河北大地,那就等於間接掌握河北人民的命脈,它的利益要遠遠大於所謂的鹽利。
“還能提煉?”兩人一震,太震撼,皇甫岑說的這些他們真是前所未聞。
“比這要好的利益我還有很多。”看著李移子和樂何當的反應,皇甫岑就知道,自己說成了,絕對成了。連學識不是很廣闊的李移子、樂何當都能有如此反應,那北地三家富豪,他們可都是飽讀詩書有見識的人,這些利益的長遠他們能看不到?有利益,就會有支援,皇甫岑敢肯定他們一定不會白白放過這個機會。
“好。好。好。”兩人被皇甫岑挑起興致,已經不知道用什麼來表明他們的態度,欣喜的說道:“我們這就給遼西去信,讓他們把所有的錢財拿來。”
見兩人如此,皇甫岑笑著調侃了一句:“大手筆?”
“什麼大手筆,是我們兄弟欠仲嵐的情誼。”
“見外。”
“呃。”兩人一怔,看到皇甫岑的表情,不自然的把手停在空中。
“之所以找你二人,是咱們在涿縣的情誼,你們拿公孫瓚大哥當兄弟,我難道就不是?”
聽皇甫岑此言,李移子起身走到皇甫岑的近前,手掌心中的汗水陰透面前皇甫岑的衣衫,道:“雖然我們三人不能同伯珪大哥,玄德賢弟同仲嵐白馬結義,但是涿縣的點滴我們不能忘記。論起手足情誼,我們也絕不遜色。昔日涿縣的情誼,我們三人(李移子、樂何當、劉緯臺)一輩子都不能忘記,兄弟,就是一輩子的兄弟!”
皇甫岑雙眸微潤,抬眼瞧了瞧,然後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同樣把手掌拍在李移子的肩膀上。
兄弟,眼裡沒有利益。
他們從涿縣走到遼西,從遼東到河東,此一生,雖不能共赴疆場,可是卻能披肝瀝膽。
………【第三十三章 東都神匠】………
最近一直種田,我寫的也很累,不太擅長,進展也很慢,不過,丟擲這半卷,剩下三卷半都爽。
*********
開壇講學的第一日效果並不是很好,主要是申屠蟠講的內容與眾人期待大為不同,但由於是第一日講學,又有鄭玄、蔡邕這樣大家在場,所以依然保持在七百人左右。在顏良那扭捏不成樣的文字中,很多人知道第二日講學的是名滿天下的經學大家鄭玄,人氣爆棚,暴漲到一千三百人,比第一日多了整整近半數的人。
鄭玄的名聲確實很有影響力,前來聽課的人,不論是立志習文還是從武的,大多安靜的聽鄭玄講《左傳》。
當然這群人議論聲自然減弱,那群維持治安的護衛也樂得逍遙自在。
只有顏良、文丑帶著苦瓜臉,一臉扭捏的提筆記著鄭玄說的“天書”。
鄭玄講課,皇甫岑連城外的講壇去都沒有去,直接去尋申屠蟠。
申屠蟠不僅名聲很大,在士人之中很有威望,更重要的是皇甫岑看上了申屠蟠的工匠技術,天子劉宏屢次徵召申屠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