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現實的古代有識之士就想到了本文開頭提到的最原始的反盜墓構思——“不樹不封”。“薄葬”,曾一度在魏晉時期施行過,併為不少王公貴族使用。
三國時風雲人物曹操,帶頭“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司馬懿“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皇甫謐“無種樹木、削除,使生跡無處,自求不知”·····好多古人都是這樣想過。
但“不樹不封”、“薄葬”,多少還是葬,要隨點東西,何況說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石苞是西晉的開國功臣之一,《晉書·方苞列》(卷33)記載,“苞豫為《終制》曰:‘延陵薄葬,孔子以為達禮;華元厚葬,《春秋》以為不臣,古之明義也。自今死亡者,皆斂以時服,不得兼重。又不得飯含,為愚俗所為。又不得設床帳明器也。定窆之後,復土滿坎,一不得起墳種樹。昔王孫裸葬矯時,其子奉命,君子不譏,況於合禮典者耶?’”但石苞死後,陪葬品十分豐厚,“及葬,給節、幢、麾、曲蓋、追鋒車、鼓吹、介士、大車,皆如魏司空陳泰故事”。
反盜篇 機關重重的古代陵墓(11)
“不樹不封”不如裸葬。
考古發掘中,曾發現不少儲存完好的古冢內空空,僅一具腐屍。如果說裸葬也算反盜墓的話,這應該是最有效果的一招。《三國志·魏書·后妃傳》(卷5)魏國太后一語中的,“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皆由厚葬也”,裸葬確是高招。
結束語:裸葬有效,卻不是最徹底的一招,說得極端點,“裸葬”不如灰飛煙滅。如果大家早都能像現代名人周恩來那般想得開“骨灰撒掉”,盜墓,這個古老“職業”就不會存在,或者說早就就消失了。
當然,如果真那樣的話,也就不會有筆者這本書了。
盜墓史記 第三部分
人物篇 歷史上的十二大盜墓狂人(1)
中國的喪葬文化豐富,歷史久遠。與此相對應的,是寄生於此文化之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