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
李孟終於聽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他是做鹽政的巡檢,手下好大私鹽的生意,自然是對這“鹽”字格外的關心,兩名掌櫃的看到李孟對這個感興趣,連忙的解釋說道:
“南北直隸和各處大城用的都是陝甘的青鹽,現在那邊闖王,闖將鬧得利害,朝廷派大軍徵繳,陝西到外面已經是走不的人了,好多土產都是運不出來,青鹽也是?”
“什麼是青鹽?”
饒是兩名鹽棧掌櫃再怎麼小心翼翼,有心討好,看著李孟的眼神裡面也是充滿了詫異,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充滿了鄙視,那種“你這個鄉巴佬”的鄙視。
從兩名鹽棧掌櫃的宴席上離開的時候,李孟終於是知道了這個青鹽到底是什麼東西,從現代來到這個時代之後,生活習慣上有種種的不習慣,比如說刷牙,牙刷可以用木棍幫上豬鬃來解決,牙膏可不那麼容易搞到。
不過看著周圍的人,都是用鹽水漱口,柳枝擦牙,習慣了之後李孟發現,這麼做的效果比起牙膏來真不算差。
只是靈山衛和薛家島這片區域靠海,幾乎是家家都做煮海熬鹽的事情,鹽也不缺乏,李孟已經是覺得習慣成自然,甚至都很少注意到。
今天聽兩名掌櫃的提起來,李孟才重視了起來,走在街上,逢猛鎮變得繁華之後,現在天雖然寒冷,可路上行人還是不少,遇到李孟的人都是恭謹的問好,李孟卻是低著頭沒有方向的散步。
在鹽棧掌櫃充滿鄙視的態度中,李孟知道,在內陸,或者說在大明稍微像樣點的人家裡面,刷牙都是用青鹽,這和現代的牙膏一樣都是必需品。
所謂的青鹽就是產自陝甘一帶的池鹽,做私鹽買賣久了,李孟對鹽也是瞭解不少,這鹽也是分三六九等,自己手中在海邊所產的海鹽是品質最差的那種,而井鹽和池鹽則是上品了。
特別是在陝甘一帶的池鹽,那些鹽和現下的精鹽已然是差不多,價格也是最高。這種鹽被大家認為是純淨,而且是有獨特的效用。用途大部分都是用到清潔牙齒上,海鹽這邊出鹽場的價錢一般是一兩五錢一擔,但是這池鹽在陝西的時候就買到三四兩銀子一擔,出陝之後,就近的河南山西四川就可以賣到八兩到十兩,到山東,甚至可以賣到十二兩到十四兩。
正文 第六十章 瓷罐
更新時間:2008…11…26 14:21:41 本章字數:2287
因為陝晉豫三省亂民大起,商路斷絕,所以青鹽已經是在濟寧快要斷貨,眼下的價錢是五百文一斤。
說起來這都是笑話,不過是精鹽而已,居然賣到五十多兩一擔鹽,比起這個李孟的一兩五錢一擔真是要哭死。
也有些人用淮鹽和魯鹽熬製精鹽來做替代品,不過始終是賣不上價錢去,最多也就是十兩一擔,濟寧是漕運樞紐,又是河南,南直隸和山東的交匯之處,是山東境內第一等的富庶之地,豪門大戶都是講究生活,雖說有替代品,可誰用的話都覺得掉了身份,寧可抬高價錢,也要買那原產的青鹽。
那兩位掌櫃背後的東家顯然是顯赫之門,家中也是在找這青鹽,只是這東西從前誰也沒有想到會有斷貨的那一天,隨買隨購,都是沒有儲備。
回到自己的莊園,李孟就派人喊來了負責私鹽交易的一位灶戶,這位師傅在逢猛鎮負責檢驗鹽貨的品相,然後定下價格,他和侯山都是居住在這個莊園裡面,叫起來也是方便的很。
“我們的靈山鹽若是熬成精鹽的話,會多花多少錢?”
那師傅沉吟一下,掐著手指盤算,開口說道:
“靈山鹽現在一擔鹽需要三錢左右的銀子,若是出精鹽,要多幾個手續,差不多要多花人工……。唔,八錢銀子一擔吧!”
李孟拍了下身邊的桌子,朗聲說道:
“你今晚就去薛家島的鹽田,等下找兩個鹽丁跟著你,明天開始熬製精鹽,記得,花錢不用心疼,只要鹽好,告訴那裡的灶戶,分兩成左右的鹽田出來生產。”
師傅很是糊塗,這精鹽除了刷牙之外還真是不知道能幹什麼,大家都是買粗鹽用,可看李孟說的鄭重,他也不敢爭辯,隨著李孟喊來的鹽丁一起急忙趕路去了。
第二天一早,李孟喊上十幾個手下,說是要進膠州城,在他身邊倒是有兩百多號人,不過會騎馬的也就是這十幾個人,大家都是現學的騎術,誰的騎術也說不上太好,反正是馬跑起來不怕掉下來罷了。
有馬代步腳程快許多,也就是一個時辰李孟一行人已然是到了膠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