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九江的決心下得過於倉促,以致後勤準備不周,糧食補給困難。二是敗於軍紀不良。張發奎自陳“職由陽新徒步經瑞昌至九江時,滿目荒涼、殆絕人跡,民眾既失同情之心,軍隊自無敵愾之氣。”'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97頁。'
在此時期,日軍一面派兵佔領前進陣地,一面集結主力。7月14日,華中派遣軍發出作戰準備命令,令第2集團軍將部隊集結於合肥附近,伺機佔領六安、霍山,準備沿大別山北麓作戰。令第11集團軍攻佔黃梅、九江,接著佔領瑞昌——德安一線,準備以後的作戰。但日軍部隊分散在各地,北抵晉綏、南達餘杭,還有的部隊遠在日本國內,輸送集中成為一大難題。在炎熱的氣候下乘車船長途行軍,人員傷病增多,日軍集中部隊緩慢。此時,日本和蘇聯發生張鼓峰事件,日軍以1個師與蘇軍激戰,未能取勝,而又怕引起日蘇全面戰爭,妨礙對華作戰,經交涉,日蘇於8月10日在莫斯科簽定了停戰協定。此事件也使日軍大本營對進攻武漢作戰行動,梢有遲延。日軍主力遲至8月下旬才集中完畢。
日軍大本營鑑於其華中派遣軍所屬第11集團軍主力於九江附近,第2集團軍主力於合肥附近,已分別集中完畢,遂於8月22日下達進攻武漢附近的命令,其要點為:“華中派遣軍與海軍協同,攻佔漢口附近之要地,在此期間,力爭擊破多數之敵。攻佔漢口附近後,應力求緊縮佔據地。”'[日]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朝雲新聞社,1983年增印,第136頁。' 其參謀總長復加以指示:“華中派遣軍向漢口之作戰,不得越過信陽、嶽州、南昌附近。”此次作戰之目的,以攻略佔據漢口附近之要地為主眼,將捕捉擊滅中國軍,列為副目的,以達其“將國民政府驅逐於中原之外”之政治目的。同時,進攻廣州,切斷中國國際補給線。
這時,中國政府決定的戰略防禦方針是:保持現態勢,消耗敵軍兵力,確保大別山黃麻間之陣地,先摧破敵包圍武漢企圖,爾後集中兵力,由南北方向沿江夾擊突進之敵。第5戰區防禦大別山主陣地;第9戰區阻止敵沿長江西進。並根據日軍進攻重點在長江以南,遂將防禦重點放在長江以南沿岸地區。
8月末,日軍華中派遣軍根據所屬第11集團軍及第2集團軍大致完成戰略展開情況,遂按原計劃全面發起向武漢的大規模進攻。日軍第11集團軍向中國第9戰區發動了總攻勢。
在長江北岸,日軍佔領安慶、潛山後,開啟了沿長江北岸西進的通道,有精銳之你的第6師在海空火力直接支援下,從大別山南麓及長江北岸間大舉西犯,直接威脅武漢。
早在6月22日,中國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曾斷定日本侵略軍進攻武漢只能循溯江西上一途,建議“應充分採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