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3部分

慢的收羅當世名士,這麼多年下來,從這個學堂裡出來的舉人有四百多,進士也有二十來人,在當時一般的書院來說已經難能可貴。這也是託了萬曆一掃張居正過往施政方針的福,在張居正年間,可是禁止講學,禁燬書院,現在各地書院和講學的風氣都有所反彈,不過再反彈也不是一兩日的功夫能恢復的,當年張居正殺何心隱,禁書院講學,甚至強行關閉了大量的書院,這種摧殘真不是一兩天能恢復的,遼陽的大學堂卻是在張居正執政末期就開設,當年也是獨一無二獨一份,也由此引了不少鳳凰棲息在大學堂這根高枝之上,現在終於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不要說李贄等名流大儒帶去的名聲,就光是一個書院能出幾十個進士的實力就已經夠恐怖的了……進士及第,這可是讀書人一生最頂級的榮譽,很多人二十來歲中舉人,可能四十歲才中進士,甚至考到五六十歲也是常有的事,一個書院,年年都出進士,實在是一件恐怖之至的事,就算最老牌的嶽麓書院也不敢打這種保票,更何況大學士已經出了幾百個舉人,近年來越出越多,已經呈井噴之勢……這還是遼陽不重視應試儒學的結果,如果把資源傾斜到應試儒學上來,還真不知道能考出多少舉人進士來。

以遼陽這樣的地方,原本是文教極為落後的地區,有明一代,江南和江西,還有老牌進士大省福建都是出人才的地方,別處地方,特別是北方就要差的很遠,國初時,為了南北進士榜,朱元璋還大開殺戒,強行把北方進士名額提升上來,為了南北平衡,老朱也是用心良苦。但事情的發展是不以皇帝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有明一代,仍然是南人佔盡了優勢,一直到清軍入關,北人投效的快,很快在中樞佔據了主動,這才結束了由南人治北的大明政治生態傳承,不過南人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又在清廷中樞展開反擊,一直到清朝滅亡,所謂的南北之爭都沒有結束,中樞的軍機大臣,南北漢臣一定要各有一員,也算是不得已的平衡做法。

當然這些是題外話……問題的關鍵就是遼陽發展之速,卻是到了方從哲這個南人青年官員中的佼佼者也心嚮往之的地步,趙志皋初聞有些意外,既而卻又感覺不意外……對遼陽的種種,他這個部堂高官也早就聽了滿耳朵都是,看著一臉堅決的方從哲,趙志皋嘆口氣,揮手道:“要去便去吧,只盼你收收心,磨礪一下自己,將來這朝堂大政,終究還是看你們的。”

方從哲心中明白,若無遼陽的種種,自己也就隱忍了,相機在這朝堂中一直向上,待自己能掌權時,再從容彌補以前這些當政者的過失。

但有了遼陽種種,眼前的朝堂在他的心裡已經是一間破茅草屋子,到處都是漏洞,到處都是不可忍的破敗衰草,這樣的地方,待著連呼吸也不暢了,更何況去當這個裱糊匠人?

除非是推倒重來,不然的話,他是絕不願再來趟這種渾水了。

第884章 再別

萬曆駁回內閣罷礦使稅監的密疏,並且很快將此事用中旨形式明發出來,詔行天下。

詔旨一出,當然引起軒然大波,不過在當時人們並沒有深切意識到這兩使之害,而且不少人以為只確實是因為兩宮失火,皇帝又不願掏體己錢的權宜之計,卻不曾想過,既然真的能派出太監和親勳出去撈錢,不需要經過文官體系,不必皇帝寫條子求爺爺告奶奶的從文官手裡掏錢,皇帝跟孫子一樣,動輒要看文官的臉色,在張居正時代,有一次萬曆要錢還被張居正義正詞嚴的駁回,並且真的訓的跟孫子一樣,連帶著李太后都吃了掛落,張居正數落太后信佛花銷太大,勸太后以後省點兒花,所謂國用有常,不能全教您拿去敬了佛……也就是張居正敢這麼頂回去,打那之後,皇帝寫一張條子拿一次錢,申時行幾次半真不假的勸,反正萬曆也沒當回事兒……但就算這樣,從人家手裡拿錢哪有自己個賺錢來的舒爽?這礦使稅監一出,其後終萬曆一朝也沒有罷廢,對民間工商業的打擊是致命的,這事兒不關是一個世家豪族和士紳對太監鬥爭的問題,如果太監真的能梳理工商稅,使稅收變的常態化,有益財政收入,這也罷了,但用腳趾頭想太監也沒有這份心田和能力,地方豪門和太監角力的同時,最倒黴的還是那些根基不牢沒有後臺的普通商人和百姓們,他們才是最倒黴的一群,這也是為什麼有人一唆使,就能挑動幾萬人毆打甚至打死稅監的幾次抗稅大風潮的最根本的原因,都說是世家豪門挑唆,要是百姓心裡沒怨氣,那又是容易挑得起來的麼……

因為認識不深,是以反對也不激烈,只有幾個言官叫喚了幾聲,應者不多也就罷了。

內閣的請辭更是完全無效,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