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趙敏的美色,更多見於情慾的挑逗,趙敏無疑作為一個女人的成熟之處太多,張無忌也同樣正處於少男初識情慾之美難以自抑的微妙人生階段,對情慾有著更為敏感的響應和觸動。《倚天屠龍記》書中反覆描寫到,儘管張無忌理智上恨趙敏,甚至是悲憤難抑,到了要把趙敏扼死的地步,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痴發呆,渴望著與趙敏一吻。張無忌許多的不忍、憐惜、遲疑、動心、心軟、慚愧,其實我們都可以在其背後清楚地看到情慾二字。
張無忌這個人物最大的特色是心地善良,純粹世俗意義上的好人,他對於人生的認識是一種樸素的理想主義。他善良的另一面則是幼稚,他的境界只能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他對世界缺乏更為深刻的認識,所以在射鵰三部曲中,他比郭靖、楊過的人格力量確是薄弱了太多。
。 想看書來
張無忌:仁慈寬恕和隨波逐流(4)
張無忌這種人的好處還在於,他不自以為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軟弱和無能,他不能作決斷,也就聽之任之,隨波逐流,讓事件按照其固有的內在邏輯進行下去,這樣一來,他可以避免執著和一相情願鑄出的難以挽回的人生悲劇。張無忌給了趙敏機會,也就是給了他自己機會。
張無忌迴避著矛盾,他是幸運的,許多懸疑的事件卻自行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蒙冤不白之時,他幸好聽了趙敏的喝止,沒有糊里糊塗揮劍抹脖子,他一味的猶豫也有他的收益,不必太多費心,事情也會解決。
張無忌後來的行動愈來愈魯莽和簡單化,他性格中平面化的部分表現得愈加明顯。他獨自一人找尋謝遜和周芷若,沒有人出主意,勞而無功地瞎忙了數日,還到妓院賭局中去鬧了一場笑話,最後終於失去了耐性,單槍匹馬直闖丐幫總舵,勇則勇矣,實是無謀。
不會兜圈子,直截了當,這是簡單然而有效的辦法,這時才能再現出張無忌的本事來。張無忌這種人,一定要逼得他走投無路沒有其他辦法之時,他才會正面去解決。
大鬧丐幫,張無忌與陳友諒言辭交鋒,張無忌自然是要吃虧,辯不過,平白被氣得臉色發青,不過這不要緊,語言畢竟是虛妄和無力的,張無忌不需要鬥口,只要打將過去,就可以出了胸中這口惡氣。不管張無忌是如何沒有主意沒有決斷,但他那一身驚世駭俗的絕頂武功施展出來,還是大為可觀,風頭十足,揚眉吐氣和看得過癮的。
丐幫最後與張無忌化敵為友,一時賓主之情,其樂融融,書中再次強調,丐幫眾人見張無忌年紀雖輕,武功既高而絕無傲人之態,甚是心折,直當他作朋友。張無忌不是幹大事的料,但其心地和善,隨和親切,確是作朋友的上佳人選。
張無忌最會得過且過,趙敏不在身邊,思念不那麼強烈,有周芷若在身邊,他便把趙敏放過一邊,和周芷若柔情蜜意起來。一句話,張無忌真是耳朵根子太軟,對周芷若的話聽得句句入耳,全然忘記了當日向趙敏的許諾了。
周芷若心計極深,而趙敏也同樣是個厲害角色,兩個情敵針鋒相對,各出妙招,各顯神通,鬥智鬥力,場面熱鬧好看。
這一場三角戀愛,依然是情慾常常成了秘密的主導。這一邊張無忌和周芷若“偎倚良久,直至中宵”,相摟相吻,把持不定,那一邊趙敏也找機會和張無忌深深一吻,意亂情迷下將張無忌上唇咬得出血,讓張無忌出醜,在周芷若面前不好交待。張無忌夾在中間,真是苦極忙極,又是樂在其中迷惘之極,又捨不得趙敏,又要哄著周芷若高興,肉麻時枕頭話也不惜一再說出。
周芷若以死相挾,要張無忌不可三心二意,趙敏更要在張無忌身上先打下自己的烙印做出標誌,其用意都是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差。不到最關鍵的時候,不到推託不過非表態的時候,張無忌是不會拿出決斷的。便是必須拿主意之時,張無忌也是慌慌張張,不假思索,跟著感覺走。張無忌與周芷若大婚之日,趙敏闖來攪局,張無忌又是糊里糊塗,站到趙敏那一邊去,而且給自己找到了藉口,那是為了謝遜。
張無忌終於信任了趙敏,但這種信任並不是出自深入分析和推斷之上,而只是因為聽趙敏說得斬釘截鐵,他不由得不信。一個人沒有主見渾渾噩噩到了這種地步,也實在夠累了。看張無忌處處無計,心中煩惱,讀者真替他著急。
張無忌和趙敏前往少林設法搭救謝遜。二人假扮一對私奔離家的小夫妻託避在易三孃家中,瞞過眾人耳目。趙敏“好似玉女一般”,本不容易裝假,好在張無忌本色樸素,絕不像“明教教主”這樣的大人物,不用太費力氣便能取信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