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和七下西洋,但是其目的僅僅是招徠朝貢國以及追蹤建文帝。明成祖去世後,這種賠本買賣很快停止了。雖然明朝中後期部分開放海禁,允許小規模海外貿易,但仍然禁令重重。嘉靖年間,明世宗規定:“不許製造雙桅以上大船,並將一切違禁大船,盡數毀之。”明初鄭和寶船有9桅之多,船的噸位也大至1500噸左右,而雙桅船的載重量則只能在500石以下。這一禁令影響持續了300餘年,直到1820年,中國駛往東南亞的海船仍限制在兩桅。

清朝建立後,由於臺灣鄭氏勢力的存在,一度宣佈禁海。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清朝收復臺灣,同年十月,開放海禁。這是中國趕上世界的最後一個機會。從內外條件來講,中國都處於有利地位。從內在條件看,康乾時代,中國的製造業在整個世界經濟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綢緞、生絲、瓷器、茶葉等獨步世界的商品不僅銷往南洋、日本、中亞等傳統國家地區,而且遠銷俄國和歐美。一直到乾隆辭世的18世紀末,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總產量所佔的份額仍超過整個歐洲5個百分點,大約相當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中國GDP在世界總份額中佔到將近1/3,比今天美國在世界經濟中所佔份額還要高。貢德·弗蘭克說:“作為中央之國的中國,不僅是東亞納貢貿易體系的中心,而且在整個世界經濟中即使不是中心,也佔據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