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而且臺軍將受到我軍藉助巴坦群島的基地從臺島東岸發起的攻擊,把他們的防禦線一下子拉長了。
那麼菲軍的“剿共”又進行得怎樣了呢?
第二節
馬尼拉國防部5月8日20:00
菲軍“剿共”的滾木行動已進行了4天,可惜“滾木”似乎砸到了自己的腳上了。今天的軍事會議調子一片低沉。國防部長哈格耶坐在正中,臉色鐵青低頭注視著桌面,似乎並沒有在聽總參謀部情報局長費爾南茲中將的報告。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布諾曼在一旁壓陣。在座的還有美軍顧問團團長威廉·羅伯特少將。
總參謀長雷亞佐當然也沒有在聽,心中怒火萬丈,本想借助臺灣軍隊加大打擊人民軍的力度。可是那些平時吹噓裝備東南亞第一,美軍的新銳武器如何之多,軍中簡直是精英如雲,甚至可以打敗大陸解放軍的“神勇”臺軍,竟然被菲共人民軍打得一敗塗地。其實也只不過損失了8百多人,對臺灣的40萬大軍來說也不過九牛一毛,居然招呼也不打就罷手了。弄得菲軍極為被動,遭到了國內輿論的追究。雷亞佐的思路非常簡單,只要打贏,媒體就馬上會轉向的。雷亞佐當然把臺軍認為是膽小鬼了。
不過自己的部隊也實在是太……太差了。軍情都在他的心中,費爾南茲的報告還“漏掉”不少呢,因為有哈格耶和布諾曼在場。一些內情還是不讓總統知道的好。菲軍官兵在解放區胡作非為,騷擾居民的行為被人民軍秘密攝錄,在網路上和中國的衛星電視上播放後民眾的反響極大。當然如果最後剿滅了菲共的話,輿論就會倒過來的。可是……該死的“可是”。雷亞佐指揮的菲軍在4天內連遭三下悶棍,基本已經可以看到結局了。
雷亞佐和美軍顧問團最得意的策劃是突擊菲共總部的“尖刀”行動。可惜“尖刀”折斷,唯一的倖存者—美國前特種兵少尉弗蘭克·吉布尼敘述的故事,似乎至今仍在他耳邊迴響。孔老夫子有句名言:“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弗蘭克的口才一定不錯,這裡只好摘錄一點:我們的分隊是由7名志願人員和6名菲軍海豹小組成員組成,頭是菲軍上尉梅特戈拉。我們決定不用當地嚮導,完全按照太空梭拍攝的三維立體地圖製作了電子地圖,並使用GPS來指路。我們進行了7天的模擬實戰訓練,對菲共主席埃亞雷德斯在古布斯市附近駐地的情況已經摸得一清二楚了。最後的突擊只需要3分半鐘,可是為了到達目標必須步行4個小時。
5月4日深夜我們小隊被空投到卡加延河谷的拉薩姆市西邊密林中的一處空地上,集合好已是22:00,立即向西邊的古布斯市的埃亞雷得斯的駐地進發。我們沿山間小路翻越了2座丘陵,進入了一段險路,一邊是懸崖,一邊是深溝。此處離開目標只有10公里了,突然發現路上有崗哨,這是空中偵察時沒有的。我們只好派出3人接近崗哨,等待他們換崗。等了1個多小時才見他們換了崗,我們又等了10分鐘才上前以毒弩弓、飛刀擊斃了崗哨。全隊開始快速行進,我們要抓緊時間,過了15分鐘到達了險路的末尾,50米開外路就展寬了,而且邊上就有一個小樹林。
就在此時,山溝的對面的暗哨顯然得到了增援,以狙擊步槍和槍榴彈向我們猛烈開火,5人立即被擊倒,上尉率剩餘的人想衝進前面的小樹林,我知道那是陷阱。果然3人被擊倒,4人在樹林邊被地雷炸倒。我當時在最後,左手受了傷,正好有一叢灌木掩護了我。前面的人都不動了,但好幾個人都緊握著武器,只要菲共有人來,我們還有機會,可是並沒有人來。對面的暗哨至少有2人,在不斷變換陣地,逐個地對倒在地上的人補槍。我不敢還擊怕暴露自己,不能再等待了,於是向後退了一段路,剛要站起身來,對面一槍打在我右腿上。我掉下了深溝,有灌木緩衝了一下,又被河水衝了一段路,才保住了命,而且呼救器也未損壞。第2天下午才被救回,隊員們可全完了。
大部隊正面進攻也遭重挫。東、中、西三個叢集,以西部和中部為重點,西部的要防止菲共從中國人那裡得到物資,中路則是攻佔古布斯市的主力。凌晨4:50攻勢展開,三路大軍都受到人民軍的頑強抗擊,每個山頭都要付出代價來爭奪。道路都被挖斷,併到處有地雷,嚴重遲滯了部隊的推進,使他們根本抓不到人民軍主力。到了11:30戰局發生了重大的轉折。
巴布延海峽南邊的阿帕里港是菲海軍第一軍區司令部的駐地,司令官是馬特魯斯少將。菲海軍上世紀末有2。4萬人,現在總算增加到2。5萬人,其中2000人為海岸警衛隊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