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試摘嬋娟,貼向眉心學翠鈿。”結語餘味無窮。

石竹一名洛陽花,系石竹科多年生草本。莖簇生,纖細而青翠。對生的葉子為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夏季開花,花期在有些地區延至秋季。花一至數朵生於枝頂,花瓣五片,瓣端淺裂成均勻鋸齒狀。《草花譜》載:“石竹二種,單瓣者名石竹,千瓣者名洛陽花,二種俱有雅趣。”花以紅、淡紅、白色為常見。《群芳譜》說,此花有五色,但具體是哪五色,未作說明。按《酉陽雜俎》“衛公言,蜀中石竹有碧色”看,似還有綠色一品。石竹原產我國,南北各地山野中常可見到。“石竹雖野花,厚培之,能作重臺異態。”(《群芳譜》引王敬美語)變種甚多。

石竹花出五瓣,質如絲絨,古人因取而作為一種花式紋樣,運用於服飾之中。李白《宮中竹樂詞》有句曰“石竹繡羅衣”,寫的就是羅類絲織品製成的衣服上繡有石竹花紋的情況。從此以後,詩人詠石竹花,就常與羅衣、美人聯絡在一起了:

曾看南朝畫國娃,古羅衣上碎明霞。(唐陸龜蒙《石竹花詠》)

已上美人衣上繡,更留佳客賦嬋娟。(宋王安石《石竹花》)

麝香眠後露檀勻,繡在羅衣色未真。(宋林逋《山舍小軒有石竹二叢鬨然秀髮因成二章》)

讀著這些句子,我們彷彿看見現實中的真正花朵,羅衣上的花朵,以及身穿羅衣的美人,交相輝映,融為一體……

十五、一斛千囊蒼玉粟……宋·謝邁(1)

它曾帶給中國人一段美豔的傳奇,也曾帶來一段苦難深重的歷史……

罌粟原產南歐,中國在宋以前已有種植。今天,人們都知道,罌粟是提取害人不淺的鴉片的罪魁禍首,是世界上聞名的毒品,一般是禁止種植的。但在我國古代,長時期一直是作為園林中的觀賞植物,因為此花花型大,花有白、粉紅、鮮紅、紫紅等顏色,少有雜色,美豔動人,深受人們的喜愛。

罌粟其名的由來,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寫得明白:“罌粟秋種冬生,嫩苗作蔬食甚佳。葉如白苣,三四月抽苔結青苞,花開則苞脫。花凡四瓣,大如仰盞,罌在花中,須蕊裹之。花開三日即謝,而罌在莖頭,長一二寸,大如馬兜鈴,上有蓋,下有蒂,宛然如酒罌。中有白米極細,可煮粥和飯食。”又說:“其實狀如罌子,其米如粟,乃像乎谷,而可以供御。”罌是古代一種小口大腹的壺形盛器,粟即小米。前指果實,後指種子,都是譬喻。罌粟因而又有罌子粟、鶯粟、玉粟、米囊花、米囊子、御米、米殼、像谷等名稱。

有趣的是,詩人常常藉此罌粟之名入手,大做文章:

開花空道勝於草,結實何曾濟得民。

卻笑野田禾與黍,不聞弦管過青春。(宋·郭震《米囊花》)

鳥語蜂喧蝶亦忙,爭傳天語詔花王。

東皇羽衛無供給,探借春風十日糧。(宋·楊萬里《米囊花》)

罌粟為罌粟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一二尺,栽培種可達三尺以上。花開於夏季。《學圃雜疏》說:“芍藥之後,罌粟花最繁華。其物能變,加意灌植,妍好千態。曾有作黃色、綠色者,遠視佳甚。”據此,罌粟花的美豔多樣,還得益於古代人工的精心栽培。

罌粟除了具有觀賞性外,我國人民還在較早的時候認識到其所具有的藥用價值。宋代的農民已經懂得,將罌粟的種子用石缽研為末,加蜂蜜煎之,可以便口利喉,調肺養胃;加水磨為牛乳,與米一起熬粥,可治老人氣衰、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口舌乏味。但僅此而已,並未發現罌粟的果實還可以製取鴉片這樣的東西。

鴉片是西語opium的音譯,又譯阿片,最早可能是南歐或西亞人的發明。製取方法是,待罌粟果實飽滿後,採摘下來,用刀劃皮,榨擠內中的白色乳漿,置於露天下自然乾燥,直至凝結成褐色的幹膏狀塊。鴉片內含多種生物鹼,主要是嗎啡、可卡因等,具有鎮痛、麻醉的藥理作用,可用於醫療方面,造福於人類。然而將鴉片熬成藥膏再燒成煙泡,置於煙槍內燃火吸食,便會成癮,出現體質衰弱、精神萎靡等症狀。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吸鴉片”。

中國在唐乾封二年(667)已有少量鴉片作為藥材流入。然而,很長一段時期,中國人不懂得鴉片的製作,而是依賴進口。直到明代,始知鴉片是怎麼回事。李時珍《本草綱目》在“阿芙蓉”條下釋雲:“阿片,俗作鴉片,名義未詳。或雲,阿,方言稱我也。以其花近似芙蓉而得此名。阿芙蓉前代罕聞,近方有用者,雲是罌粟花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