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王蘭駿)。我黨的復旦“據點”在1944年秋季入學的新聞系同學中能夠比較順利地開啟局面,很大程度上得力於王樸。後來《。:學窗》社的成員越來越多,開展活動有所不便,王樸和復旦“據點”核心組經過商議,議定在《。:學窗》周圍再辦幾個風格各不相同的進步壁報,以便更廣泛地開展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之後,王樸即受委託在新同學中做串連工作,先是組織了讀書會,為成立新的壁報社團打下基礎。1945年初,在王樸等人的推動和影響下,以雜文為主的《風馬牛》、以散文和短篇小說為主的《榴紅》、以詩歌為主的《聲音》等進步刊物,相繼出現在復旦校園內,為復旦的民主運動增添了新的光和熱,也促使更多同學走上進步的道路。之後,黨組織又在復旦籌辦《中國學生報》作為當時的主要任務之一。王樸被作為骨幹吸收到了《中國學生導報》社,被推選為報社的財經委員會的負責人之一,為這份進步的學生報做了大量工作。

就在創辦《中國學生報》不久,採取不抵抗的國民黨軍隊大潰退於湘桂,使得日本侵略者長驅直入,進佔貴州獨山,當時整個“蔣管區”動盪起來。這時,我黨針對時局的發展,提出讓敵後地下黨組織和廣大地下工作者下鄉的號召。正準備入黨的王樸積極響應這個號召,開始籌劃下鄉的問題。這時,他的打算是回江北故鄉去辦所革命學校。這就是後來由他動員母親捐獻家產創辦的“蓮花”中學。

蓮華中學不是一所簡單的普通學校,而是一所在我黨領導下的特殊學校。它的誕生和發展與當時的政治形勢、革命任務有著緊密聯絡,應該說是當時重慶地下黨的一個重要工作。我們黨歷來重視廣大農村和農民的工作。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南方局,在抗日戰爭後期和解放戰爭初期,多次號召共產黨員、青年知識分子下鄉搞革命。1944年12月9日,周恩來同志在延安各界青年紀念“一二·九”九週年大會報告中,針對國民黨搞的“青年從軍運動”,號召大後方30萬大中學生到敵後去參加抗日戰爭,到各地鄉村去,為人民服務。同年12月,中共南方局確定青年工作的重心從城市轉向農村。此後,南方局便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動員工作和組織工作。1945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就關於開展大後方農村工作作了更明確的指示,指出:“南方局在目前時期工作,除開一般的民主號召和上層聯絡工作外,應大力進行下層群眾工作,在大後方農村建立可靠基礎。南方局和大後方的黨組織應以農村工作為主要工作,應設法發動與訓練一批黨員,進步青年學生、進步人士,利用各自的社會關係深入到農村,利用合法與非法的方式,為農民服務,聯絡農民以及民團等,並努力獲得成績。”(《南方局黨史資料、大事記》268頁),這此,中共南方局據此再次根據中共中央的精神,對自己所在地區的工作做了更詳細的佈置。王樸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與動員下,毅然回到江北老家的農村,主持創辦蓮華中學。

當時的政治形勢非常複雜,一方面抗戰勝利了,人民渴切和平民主團結的局面,另一方面國民黨反動派卻在頑固地堅持內戰獨裁分裂的方針,“雙十協定”墨跡未乾,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就撕掉協議,對革命勢力大打出手,在昆明發生了殺害李公樸、聞一多的血腥事件,接著是襲擊中共四川省委機關,強迫封閉重慶的《新華日報》。更猖狂的是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延安和各解放區,拉開了全面內戰的序幕。國民黨氣勢洶洶妄圖一舉消滅共產黨及其人民武裝。在敵佔區,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生凋蔽,民怨沸騰,民不聊生,民變四想,尤其是在國民黨最後巢穴的四川、重慶,此時正處在極其恐怖和黑暗的黎明歲月時。

王樸就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離開了復旦大學的校園,拋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動員並獲得母親的全力支援下,來到農村興辦革命學校。開始辦的是小學,後來是蓮華中學,再後來改名叫志達中學。所有過程,都是王樸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進行的。第一階段是1945年秋,中共南方局組織部、青年組、新華日報、育才學校的黨組織,派了黃頌WWW.KANSHUBA.ORG、李青林、王樸、張宏雅、陶昌宜、楊明遠、徐幹、謝誠、喻曉晴、褚群、伍集等一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去江北創辦蓮華小學。第二階段是1946年至1947年間,由四川省委派楊仲武、王敏 、鍾歧青、黃雅律、張勉等同志來了蓮華中學,並在此成立了黨的特支。王樸就是在這個時候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第三個階段是1947年秋至1948年期間,中共川東臨工委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