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傷了身子。”
洪武帝說罷,又頓了頓,面帶哀慼之色道:“朕適才聽聞楊大人之事,君臣之間有什麼不好說的,非要……唉……”
馮秀春沉聲道:“皇上莫要哀傷,楊大人年事已高,早已參透生死,他唯一放不下之事便是東宮一直懸空、大明江山後繼無人,現下知曉皇上三月後便會冊立太子,此生再無憾事,也可安心去了。”
哼,所以……楊正的死真正讓自己再無退路,也絕不可在百官面前言而無信了。洪武帝點了點頭,道:“傳朕旨意,擢升楊大人為太子太傅,厚葬!”
洪武帝回到乾清宮,心中的怒氣未散,狠狠將桌上的東西盡數拂落髮洩了一通,才慢慢冷靜下來。
這個時候,也唯有陳錦敢在他身邊伺候,陳錦一邊收拾著散落地上的奏摺,一邊輕聲說到:“皇上莫要氣了,龍體要緊呀!”
“要緊什麼?朕馬上就立太子了,文武百官不都天天擔心朕要是死了,大明後繼無人嗎?現在死了便死了,也不用愁了。”
“皇上身子骨健壯著呢,千秋百歲不成問題。”
“得了,陳錦,你別奉承朕了,秦始皇尋遍仙方,尚且不能千秋百歲,朕可不奢望那些,”洪武帝頓了頓,道:“不過……朕也真該立太子了吧?”
陳錦中規中矩地答到:“冊立東宮乃國之大事。”
洪武帝嘆了口氣,“唉,可這不是難以抉擇嗎?陳錦,你覺得燕王和蜀王,誰堪擔太子之任?”
陳錦心下一凜,皇上這麼直接點出這兩人,他果然是在這兩位之間權衡了許久吧?這可不是個好回答的問題,按說陳錦應該耍個滑頭避而不答,但此刻已經是決定太子之位的關鍵時刻,他若再打馬虎眼,恐怕失了時機,便再無迴天之策。
是以,陳錦恭敬地拜了一拜,道:“奴婢斗膽直言,這兩人都不妥。”
洪武帝來了興致,“哦?如何不妥?”
“立了燕王,蜀王不服;立了蜀王,燕王不服。而除了這兩位,北地還有幾位藩王,也不是容易妥協的主。”
洪武帝點了點頭,陳錦所言極是,他雖然是久居深宮的內侍,卻對當前的形勢把握得非常精準。這或許與陳錦受宮刑前是江南書香門第出身,從小飽讀詩書有關,這也是洪武帝一直器重他、將他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原因之一。
不過,洪武帝頓了頓,卻道:“朕卻覺得椿兒挺不錯的,月前蜀王妃又誕下了世子,這有了第一個孩子,以後不愁不能開枝散葉,至於嫡子之位,若是朕將惠妃冊立為後,不也順理成章解決了嗎?”
陳錦心下一驚,皇上說出此言,莫非已經有了決斷?這麼一想,他也顧不得再韜光養晦,直言道:“蜀王在眾皇子之中自然是能力出眾,可惜他這嫡子身份卻不是那麼容易能解決的。皇上若是覺得立惠妃為後就可解決此事,當初怕是就做了。然各位皇子已然成年,早不是懵懂不諳世事的年紀,皇上這立了惠妃為後,表面上看是解決了問題,實則是將矛盾激化,後宮自古最是勾心鬥角之地,一個說不好,這火說不定還會燒到惠妃娘娘身上。”
洪武帝意味深長地看著陳錦,久久不語。他沒想到陳錦會聰明致斯,以他的心思縝密,如若不是宦官,在朝堂之上混個如魚得水絕對沒有問題。他當初未立惠妃為後,除了怕椿兒心生與大哥一決高下的心思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擔心將翠娥捲到權利爭鬥的漩渦之中,但是這一點,沒有人看透,甚至翠娥還因此怨恨自己,此刻卻是被陳錦一語道破了。
洪武帝過了許久,才沉聲道:“陳錦,不錯,你可真聰明。那麼……你告訴朕,朕究竟該如何抉擇呢?”
陳錦低垂著頭,面上看似冷靜,其實冷汗已經浸溼了衣衫後背,他知道,這個問題他若是還敢答了,那麼輕則皇宮第一太監的位置沒了,重則也可能是要掉腦袋的,但……他卻不能不說。
“稟皇上,奴婢以為,也不是沒有兩全之策,既然無論立哪位皇子為太子都會使得江山不穩,何不另闢蹊徑,哪位皇子都不立呢?”
洪武帝冷哼一聲:“不立太子?那我大明江山豈不更是要絕後?!”
陳錦跪地叩首道:“皇子之後還有皇孫,前朝世祖忽必烈不就傳位於其孫鐵穆耳了嗎?”
至元二十二年皇太子真金死後,忽必烈一直未確定繼承人。直至忽必烈死後,真金的第三子鐵穆耳在其母的支援下繼位,即後世評價為“善於守成”之君的元成宗。忽必烈是否真的有意傳位於鐵穆耳不得而知,然而元朝在鐵穆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