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以下部分變成了無菌狀態,這是一條消毒用的“小河”。
製造細菌的工序完全是、流水作業。走進“口”字樓一層,向左拐第一間就是細菌培養基室。在這裡放著四臺巨大的蒸汽鍋和培養基。在蒸汽鍋裡把瓊膠溶化以後,再放入培養基中,然後將它放入中央走廊右側的高壓鍋裡,高壓鍋的溫度高達180°C…250°C,使溶化了的瓊膠處於完全無菌狀態。
然後,把經過殺菌後的培養基瓊膠放進冷卻室內冷凍,再把形成的瓊膠培養基送進無菌室,在這裡把被培養的細菌塗在瓊膠上。
無菌室是一間約三十疊榻榻米大小的玻璃房間。部隊人員進入無菌室之前,必須首先透過“滅菌室”。從這個7平方米的“滅菌室”的天花板上噴出霧狀消毒液,給部隊人員全身消毒,以防止被培養的細菌以外的東西附著在瓊膠上。
向瓊膠植菌,是使用一根長五十公分的像鉛筆那樣粗的“棉棍”。先在“棉棍”端上卷棉花,再讓棉花沾滿菌母,然後迅速地塗在瓊膠片上,由於一次就得把菌母植上去而毫無浪費,所以這是一項需要相當熟練技術的勞動。
在無菌室作業的人員除戴上厚口罩之外,還需要戴上圓型的白帽和大眼鏡,整個身體幾乎都被包得嚴嚴的,所以分不清誰是誰。為了防止吸入菌母,作業時不說一句話,全靠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由於這是一項繁重的勞動,作業時汗流浹背。旁邊的人拿著紗布協助擦汗。柄澤班人員頭戴白帽,身著白衣,前掛圍裙,戴著眼鏡默不作聲地緩慢動作著的樣子,具有一種異常扣人心絃的力量。
植菌結束後,培養基被運進培養室。培養室內全部牆壁都貼上了銅板。這是一間很大的房間,天花板上只吊著兩個電燈,令人覺得好像是一間暗室。培養室的溫度一般保持在20°C…80°C之間。操作門口的儀表,可以自由調節室溫。根據培養的菌種不同有必要調整室溫。不同的菌種,繁殖的時間也不一,有的一天就夠了,有的則需要一個星期。在培養細菌期間,嚴禁開關門戶。在適當的暗度和溫度的條件下,細菌從瓊膠中獲得營養,於是在培養基的表面上形成一層粘糊狀的白色乳液而持續增殖。柄澤班的人員認為時機成熟就開始進行刮菌作業。
刮菌作業是利用一個用硬鋁製作的,長50公分,頂端有一個5公分至7公分的小竹刀的,被稱作“刮棍”的工具來進行的。利用它把聚集在培養基上的細菌刮到一個直徑約10公分、高約30公分的特殊玻璃容器裡。
一個原731部隊人員(柄澤班勤務)回憶說:“玻璃容器底下聚集的菌母,讓人聯想起甜酒糟來。”
柄澤班“工廠”裡製造出鼠疫、傷寒、霍亂、赤病、破傷風、結核、炭疽、癩病等各種細菌。
把經過刮菌以後的培養基,再次放入高壓鍋中徹底殺菌之後,扔掉已經溶解的瓊膠。至此,完成了製造細菌的一個週期。
如果殺菌後的瓊膠還可以使用,再生之後,作為培養基再次使用。瓊膠通常使用三次後就失去了再生的能力。
製造細菌是一項需要體力和精神集中的極其危險的勞動。有時作業時一不小心滑倒,就會從上到下沾滿細菌。
無論多麼小心,在製造過程中,變成空中浮游物的細菌,也難免不會進入口中。
由於這一緣故,柄澤班“工廠”的各個房間裡堆滿了紅蘋果,隊員們進行的作業告一段落之後,就不停地啃蘋果,然後再吐出來。這樣,可以讓蘋果把嘴裡的細菌吸收掉。
在製造細菌的過程中,柄澤班的許多成員倒下去,喪失了生命。伸向三個方向的無窗走廊裡,燈光十分微弱,“口”字樓一層的“工廠”,即使在白天也是陰暗的,部隊人員有人悄悄地說:“出現了幽靈……”
充滿怨恨的陳列品
在731部隊裡,同關押“馬魯太”的特設監獄相併列,有一間“恐怖的房間”,除少數有關人員外,其他人嚴禁進入這一房間。
一間位於第一幢(總務部)二層的左端,是面積很大的“陳列室”;另一間是總部一層高橋班(負責研究鼠疫)左側的“解剖室”。
關於“解剖室”以後再談,在此先介紹一下“陳列室”的情景。
“陳列室”位於總務部對面的左端(參照要圖)。順便提一下,在哈巴羅夫斯克進行的遠東軍事法庭審判的“公審檔案”中,把“總務部”誤譯為“庶務部”,這是一個錯誤。
雖然叫“總務部”,但是它並非一個單純管理人事、會計等的事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