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的身份成為壓垮所有礦主懷疑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得不說,這根稻草畢竟是黃金鑄就的,份量重得很呢。\ .\
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再也沒有人會懷疑秦海的誠意,開玩笑,人家一個堂堂的巨型老闆,分分鐘都有幾萬塊錢收入的人,會沒事找事地跑到這裡來和他們這些人玩心眼?這一屋子人所有的財產加起來,恐怕都不如大秦集團旗下一家企業的資產更多,人家需要騙你們這些人的錢嗎?
既然不是騙錢,那麼就只能相信秦海的解釋,即他是來給大家送賺錢機會的。像秦總這樣一個業界奇才,投資的眼光還能差得了嗎?既然秦總說了這些工廠是能夠賺錢的,那未來就肯定會財源滾滾。秦總都把機關送到自己鼻尖底下了,如果大家再趕緊抓住,那就是天字第一號的傻瓜了,只配到看守所去和辛金隆這樣的倒黴蛋做伴去。
稀土提煉廠、稀土釉料廠、稀土催化劑廠……一家家廠子的入股意向書都被礦主們爭搶著。每一家廠子的投資多則上千萬,少則百十萬,無論大廠小廠,大秦集團都控制著51%的股權,只拿出另外的49%給新山的礦主們分配。
對於這樣的股權分配方案,礦主們完全沒有意見。一則是因為沒有人有能力單獨承擔這麼多的投資,二則是覺得讓大秦集團作為大股東更為穩妥。人家懂技術,瞭解市場,而且還有中央領導作為靠山,這不天然就是控股股東的特徵嗎?讓大秦集團吃肉,自己跟著喝點湯,沒什麼不好的。如果秦海所描述的前途是真實的,那麼這一口湯也比大家過去啃的幹饅頭有營養多了。
稀土深度加工的這些技術,都出自於安河材料學院,這也是秦海在一年多以前就開始佈局的事情。單純賣稀土是沒有前途的,只有深加工才能發揮出稀土強國的優勢。中國的稀土探明儲量在全球所佔的比例大約是1/3左右,沒有壟斷地位。但中國稀土有兩大特點。是國外稀土無法比擬的,一是輕稀土的生產成本極其低廉,二是重稀土的品種十分齊全,擁有這兩條,就足夠中國以稀土強國自居了。
秦海從冀明初那裡要到的是稀土的壟斷經營權,事實上是搶了三大外貿公司的飯碗。當然,三大外貿公司也不會因為這件事而與秦海計較,因為稀土的出口與銅礦、鎢礦、錫礦等的出口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管理難度甚大,三大外貿公司並不介意把這點剩飯讓給秦海。
拿到獨家經營權的秦海卻沒有吃獨食,而是廣泛地吸收稀土產區當地的政府和小礦主共同參與開發。他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本著強龍不壓地頭蛇的原則,給別人留出利潤空間,以保稀土產業的平安。否則一旦犯了眾怒,當地方方面面的各種掣肘就足夠讓他的這些稀土企業應對不暇了。
第二個方面,他也希望給冀明初以及中央高層一種識大體、顧大局的感覺。這對於他未來的發展是有幫助的。稀土產區大多是貧困山區,稀土是當地脫貧的最大希望。他如果把所有的利潤都拿走了。讓當地長期陷於貧困,國家肯定是會有想法的。與其等著國家出面來向他要利潤,還不如自己先做一個姿態,還能博得一個好名聲。
除了建廠的規劃之外,秦海還另外丟擲了一份礦山及尾砂場復墾方案書。荒山和尾砂場顯然是不能作為農田的,復墾的方法主要是植樹種草。在恢復植被的同時,取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在來雲江省之前,秦海曾經去走訪過國家植物研究所的專家,瞭解到在稀土尾砂上可以種植包括馬尾松、苦楝、木荷、南嶺黃檀等樹木,還可以種植金色狗尾草、馬唐草、寬葉雀稗等草本植物。
荒地復墾基本上是賠錢的事情。除非熬夠一定年限,等到植被完全恢復了,才能夠有一些林木的收益,而這些收益與最初的投入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照理說,這種事情很難找到有人願意加入,但秦海還是把方案遞到了每個礦主的手上。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絕大多數的礦主都表示自己願意拿出三萬五萬的資金用於復墾,200多人湊在一起,居然湊出了近千萬的金額。大家嘴上說的是願意出點錢彌補自己以往的過失,但多數人心裡想的是花錢買個人緣,讓秦海以及賈曉東等人對自己產生良好的看法。當然,出了這筆錢之後,自己可以在各種場合理直氣壯地說為家鄉的環境做過貢獻,這個錢花得也不算冤枉。
在秦海的大棒加胡蘿蔔政策之下,轟轟烈烈的南方稀土整治運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數以千計的無證小開採點基本上被全部關閉,有證的開採點也納入了秦海的統一管理之下,開始進行整頓。
秦海的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