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花這麼大力氣收購尼斯公司並且將其拆回中國,當然不僅僅是為了生產出幾片igbt晶片以滿足周林磊的需要,如果是這樣,他找人在國外去採購幾片就行了,哪裡花得了這麼多錢。他收購尼斯公司,根本目的是看中了igbt這個巨大的市場,打算從中分一杯羹,要做到這一點,獲得尼斯公司的裝置和專利只是一個開頭,後面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以尼斯公司原有的專利為基礎,開發出新一代的igbt技術,與國外現有的幾大廠商分庭抗禮。尼斯公司的專利體系與西門子、東芝等大廠商不同,被這些大廠商的技術所壓制,這也是尼斯公司陷入經營困境的原因所在。秦海卻知道,其實尼斯公司的專利是有其獨到之處的,其中有關透明集電區、電場中止、載流子儲存之類的思路,在後來都成為igbt技術突破的方向,只是目前尼斯公司的技術人員還不能認識到這些技術的價值而已。
秦海在英國與尼斯公司的工程師們進行了一些交流,瞭解到了他們的一些想法,回國之後,他便把這些想法與自己腦子裡掌握的有關下一代igbt技術發展方向的內容混合在一起,向京城大學物理學院半導體中心的教授們做了一個專題報告。他對這些半導體制造工藝的問題,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但那些超前於時代近10年的思想,對於半導體中心的教授們而言,簡直就是提供了指路明燈。
中國的半導體制造技術比西方要落後十幾年,但在理論研究上差距則沒有這麼大。教授們都是在這個領域浸淫多年的,秦海說出的一些觀念。他們能夠馬上理解,並且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一時間,各種改進igbt的方案不斷湧現出來。只等著這批裝置到位,就可以實際地進行生產驗證了。
光解決產品設計的問題。還遠遠不夠。生產裝置也是一個重要的瓶頸,甚至可以說比設計更為重要。秦海找來了機械專家嶽昆,請他領銜主持對引進裝置的“山寨”工作。說是山寨,當然並不是進行簡單的仿測、複製,而是要在吃透國外裝置原理的基礎上,結合新的半導體加工理論,開發出自己的裝置。
大秦集團旗下的青鋒機械集團,是在原來青鋒農機廠的基礎上。兼併了北溪市的若干家機械企業而形成的。這些年,青鋒機械集團從國外進口了大量的精密加工裝置,已經形成了強大的裝備製造能力。最初,青鋒機械集團的主打產品是熱噴塗機,後來則增加了不少其他的材料加工裝置,其中也包括由京城大學物理學院設計開發的離子注入機等半導體制造裝置。這一次秦海安排嶽昆全面山寨國外的半導體機械,青鋒機械集團就是嶽昆的強大後盾。
要在幾乎是一張白紙的基礎上自主開發igbt技術,形成批次生產的能力,而且還要做到裝置的國產化,這是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不過。湯榮敏也罷,嶽昆也罷,對於承擔這些任務都沒有任何的怨言和擔憂。反而是充滿了鬥志和激情。在他們看來,有生之年能夠做一番這樣的事業,哪怕為此而少活多少年也是在所不惜的。
由於裝置是採用非常手段從歐盟的眼皮子底下偷運回來的,在短時期內還不適合於大肆聲張。秦海在浦江市郊找了一個相對比較偏僻的地方,作為半導體廠的廠址,又扯著冀明初的虎皮,從當地軍方那裡調來了一個警衛排,常駐在廠子周圍,保護著廠子的秘密。對於這件事。冀明初是完全支援的,因為周林磊向他介紹過。igbt屬於戰略性產品,在軍事領域也有大量的應用。大功率igbt晶片能夠量產,絕對是對軍工技術的提升大有好處的。
秦海看過裝置卸船之後便離開了,這邊的事情有湯榮敏、嶽昆負責,用不著他過多擔心。他匆匆忙忙地趕回安河,是因為材料學院傳出了一個喜訊:
由聶森主持的石墨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前面已經介紹過,所謂石墨烯,簡單說就是由單層石墨原子構成的一種薄膜材料。由於其厚度只有一個原子那麼大,所以也被稱為一種“二維材料”。石墨稀的概念很明白,但要真正把它製造出來,就沒那麼簡單了。最早發明石墨稀的英國科學家採用的是“撕膠帶法”,是用一種特殊的膠帶把石墨一層一層地揭開,最終達到只有一層原子的程度。這種方法作為實驗室製備,倒是可行的,但要用於工業化製備,就遠遠不夠了,必須要開發出其他的方法。
開發石墨烯這個想法,是由秦海向聶森提出來了,在提出這個想法的同時,他也把後世一些有效的製備石墨烯的方法向聶森進行了介紹。這些方法包括固相法、液相法、氣相法三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