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自己說,什麼時候才能給你二叔報仇?”
對此,欒奕不敢保證什麼,只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一定會勵精圖治,爭取在五年之內打下潁川,為二叔報仇雪恨,奪回祖墳。所以,祖父若想百年之後入葬祖墳,就好生調養,少發怒別操勞,爭取早日痊癒,屆時咱們一起風風光光迴歸故土!”
欒濤也知道欒奕有他的難處,如今定下了五年之約,他也算安心了。便不再聒噪。乖乖的閉上雙目養神。
落葉尚且歸根,祖祖輩輩生活過的潁川就是他的根。他期待迴歸潁川生活,他渴望將衰老的**放歸祖墳,所以他下定決心要好好活著,健健康康活下去,至少……要再多吃上五年的米糧。
只是令他和欒奕沒有想到的是,五年的時光說長不長,但是對於他而言卻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他死了,死於非命,最終也沒能埋進祖宗留下的墓場。當然,這是後話,此間暫且不多做議論,謎底終會隨著時間流轉而揭曉。
245徐州易主
話說大漢初平二年對於岌岌可危的大漢王朝而言,實在是個不平凡的年份。
在這一年的年初,十九鎮諸侯聯合攻下了虎牢關,卻止步於洛陽城外。
唯有欒奕和曹操提領大軍一路追擊,先在滎陽破了徐榮和呂布,又攻破了函谷關和潼關,並在賈詡、李肅、呂布協助下奪下了長安,殺死了董卓。最終將少帝迎回了濟南。
欒奕、曹操隨後分道揚鑣。前者收了兗、青二州;後者則攻下了陳留、許昌、潁川、南陽、南鄉諸郡,佔下豫州北部大部分領土。
在欒曹二人東征西討的同時,河北袁紹也展開了動作。
本來,袁紹僅蝸居於渤海一隅。平日裡一應軍糧用度皆由冀州刺史韓馥供應。
那冀州韓馥自知袁紹之才遠在自己之上,為避免袁紹坐大,佔了自己的位子。便故意減少給袁紹的一應軍需,企圖餓散、餓垮袁紹的軍隊。
然而,他卻沒有想到,自己這番舉動非但沒有達成預期效果,反倒逼得袁紹狗急跳牆,立志奪取冀州不再寄人籬下。
謀事逢紀看出袁紹此番心思,便進言道:“韓馥庸才者也!主公可暗中與遼東公孫瓚相約,與主公南北夾擊,平分冀州。待公孫瓚大兵一動,韓馥必然驚慌失措,主公趁機派遣能言善辯之士去和他言明利害,不怕他不讓出冀州來。”
袁紹依其計,公孫瓚和韓馥果然上當。公孫瓚提兵南下,韓馥哪裡是對手,首戰敗北。
韓馥大驚失色,立刻向袁紹求援。可是他卻沒有想到,公孫瓚這隻猛虎沒能趕走,現在卻把袁紹這隻豺狼領進了家,且一進家門兒就賴著不走了。
韓馥悔得腸子都青了,可是後悔已是無用,袁紹獨霸大權,不損一兵一卒拿下了冀州,逼韓馥交出了刺史大印,只封了他個有名無實的奮武將軍寥做安慰。
公孫瓚聞知袁紹奪下了冀州,便讓袁紹照之前約定,將冀州一半領土讓給他。只不過,冀州已是袁紹吃進嘴裡的肥肉,想讓他吐出來那可就難了。
屢次索要無果,公孫瓚大罵袁紹背信棄義,遂既提點大軍復向冀州殺來。
公孫瓚殺名在外,威震河北。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袁紹大驚,親領大軍北上界橋。
欒奕知道,歷史上袁、公孫之戰是以袁紹的勝利而告終的。隨後,袁紹兵鋒所向披靡,幽州、幷州先後落於其手。自此雄踞冀、幽、並三州之地,窺視中原。
作為河南地方目前最大的諸侯,欒奕首當其衝,必會成為其一統河北後首個戰略目標。而以目前的情況看,欒奕還沒有做好與袁紹一決雌雄的準備。
為此,他必須拖延袁紹統一河北的步伐。而拖延袁紹的關鍵人物只有遼東公孫瓚。
於是,初平二年秋收之後欒奕透過各種途徑,給公孫瓚送去了大量的物資,錢糧、兵器、鎧甲、布匹一應應有盡有。有了這批物資,足可供公孫瓚再建一支強軍,與袁本初多耗幾年,給欒奕更多安定後方的機會。
然而,在欒奕按部就班執行各項計劃的時候,終有變數橫空出世。
變數的主體不是別人——竟是大耳賊劉備。
這廝不知走了哪門子大運……是年徐州黃巾賊死灰復燃,徐州刺史陶謙難以力敵,卻因怕步了韓馥的後塵,驅虎不成反招來惡狼,遂不敢向欒奕求救。
可是不求欒奕又能求誰,正當陶謙走投無路之際,沛相陳桂諫曰:“吾聞平原令劉玄德豪傑也,何不撰書一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