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楊立民,盧嘉棟也很繁忙,為了兼顧萬山廠的其他研製,他不得不在計算機中心和萬山廠之間兩頭跑,而聯合攻關小組的其他成員也是如此,無不為了炮彈改裝研製的早日完成而拼盡全力。
就這樣,在所有研製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和DIS—1804大型計算機的助力下,聯合攻關小組先後完成了底排榴彈藥柱能量計算、彈藥彈道效能計算、彈藥過載數值計算、彈藥姿態控制計算、底阻佔比分佈計算等一系列計算。
與此同時胡慶華的藥柱研製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按盧嘉棟佈置的總體要求,藥柱主要分為點火具和複合型底排藥劑兩部分,其中以點火具難點最大,因為複合型底排藥劑在火炮膛內由發射藥的高溫高壓氣體點燃,但在炮口附近卸壓時會
出現被抽滅的現象,導致複合底排藥劑就此燃滅,從而形象底排榴彈的射程。
為此必須在底排裝置中加入點火具,以便在炮口卸壓時給複合底排藥劑持續的燃燒,而在盧嘉棟和胡慶華經過多方實驗和不懈努力,終於確定由鋯粉、鎂粉和**等混合而成的點火藥劑,此種藥劑不但可以持續然繞,並且在炮口卸壓時也不會熄滅。
同時胡慶華還利用75%的氯酸胺和25%的端羧基丁二烯配置出複合底排藥劑,正是基於這些計算和藥劑的基礎,盧嘉棟很快將130mm底排榴彈設計出來,該彈總長度為6。25倍口徑,圓柱不長度為2。01倍口徑,船尾部長度為0。59倍口徑,船尾角度為3度。
其中底部排氣裝置由剛接螺、底排藥柱、點火具和底排殼體組成鋼接螺的作用是將彈丸戰鬥部殼體與底排殼體相聯接,並固定點火具。
底排殼體的作用是將底排藥柱徑向與軸向固定,提供藥劑燃燒的空間,並透過其底
端的排氣孔控制藥劑的燃燒規律與燃氣的排出流率。
在材料選用上,由於底排藥柱的排氣的壓力並不大,所以在殼體的選用上使用了高強度鋁合金材料,在這方面萬山廠的生產工藝很成熟,再製造方面並不存在困難,唯一的難點就是點火具和藥柱的配置,不過這方面也在王傳琛的協調下得到解決,那就是由桂溪的桂南廠配合萬山廠配置排氣藥柱,然後將其填裝到到萬山廠出產的底部排氣裝置,在運回萬山廠組裝到130mm榴彈上。
當第一批組裝完成的130mm底排榴彈走下生產線後,聯合攻關小組的成員都抑制不住激動的神情,熱烈的鼓起掌,而此時的盧嘉棟卻沒有這般高興,而是皺著眉頭看著日曆上2月22日這個日期,就在這時廠辦主任趙偉匆匆趕到炮彈組裝線這裡,看到盧嘉棟趕緊一臉著急的說道:
“小盧,急電!”
說著便把一張點報紙遞給盧嘉棟,盧嘉棟接過電文紙,上面的內容很簡單:“急電萬山廠並盧嘉棟同志收,鑑於130mm底排彈研製成功,命令你廠迅速生產一批此類炮彈,即刻運往前線,由盧嘉棟同志跟蹤保障,落款,總參裝備部!”
看完這封電報,盧嘉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而旁邊的楊立民見此不由得關心的問道:
“小盧,怎麼了?”
“看來我要上前線了!”盧嘉棟說著,放下了手中的電文
第八十七章 調往前線
接到電令的盧嘉棟再次看了看不遠處的日曆,就在五天前,也就是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越邊境中方一側,上千門火炮同時發出憤怒的狂吼,越南方向瞬間便化成一片火海,早已在中越邊境嚴正以待的數十萬中**隊,在強有力的火力支援下,分東西兩線跨過中越邊境直插越南腹地。
當天一早官方媒體發表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長篇社論,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將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規模“進行自衛反擊,保衛邊疆的戰鬥”,至此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爆發。
正因為如此在這段日子裡盧嘉棟的心緒很不平靜,主要是因為他主持的130mm底排榴彈還沒正式完成,他擔心參與進攻的中**隊會遭遇情報中所說的蘇聯遠端火炮,擔心與之對抗裝備的中國炮兵該如何應對,更擔心中**隊為此而產生的巨大傷亡。
因此這幾天盧嘉棟臉色一直都是陰沉沉的,對聯合攻關小組的程序抓得也更加緊迫,自己更是吃住在技術科,通宵達旦的進行工作,為的就是早一日將130mm遠端底排榴彈給搞出來。
好在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開戰後的第五天,將第一批試裝炮彈裝配成功,不僅如此,這幾天也從前線陸陸續續傳來一些訊息,其中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