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官們的喝令下,當然,戰場上已經沒有什麼站著的明軍,所有的明軍都是戰戰兢兢的跪在那裡,華州騎兵對於地下跪著的明軍沒有一點顧忌,不時有人被踩踏中發出悶悶的慘叫,但是沒有人敢說什麼,華州兵的情緒已經是有些控制不住了,殺人可並不會手軟。
按照大明朝廷的估計,還在山海關外的兵馬將近六萬,就算是再不濟,抵擋華州軍也可以支撐半月,算上行軍發動的時間,一個月或者兩個月的時間總是會有,這樣關內就會有足夠的反應調動的時間。
卻沒有想到,華州軍自從出動渡河,五日內和廣寧的明軍遭遇大戰,一日之內徹底的大敗明軍。
華州軍的戰鬥在明軍將領眼中看來,打的毫無章法,可是即便這樣,華州軍依舊是大勝,這就是絕對的實力差距,在懸殊的力量對比面前,一切的技巧都沒有用處。
拿下了廣寧之後,再往前,就是山海關了……
第六百一十章 後方的華州
明和華州的軍隊在你死我活的廝殺,在此時的漢城,城,又是另外的一番景象,華州首輔劉順的衙門那裡是門庭若市,不遠處就是司馬從事和親兵營的探子,直接就是以保護的名義在邊上監視。
大家都是看的明白,華州軍力至強,和大明的戰爭之中不會吃什麼虧,不管如何,到最後佔據了多大的地盤,都肯定是比目前的局面更大,既然江峰已經是稱王,下面必然是要有文武百官。
整個華州武重文輕,文官們的出身大多是破落文人,商人帳房等,劉順可是大明正牌的進士,翰林學士,參政,佈政一路做了下來,就算是不被江峰帶到華州來,在大明做到入閣拜相也是大有可能。
來到華州,在這樣的環境中,資歷能力更是無人能及,又有華王岳丈的背景,將來若是定鼎,這宰相首輔的位置肯定是非他莫屬,都說是馬上打天下,卻要下馬治理天下,將來劉順權重比起今日來,沒準更要騰達。
華州的中上階層沒有太多的文人,大多是鉅商和工匠的頭目,還有那些高階軍官的軍屬,此時已經是要來預先討好,做做預備,也是為將來做個打算。
這些人都是實實在在的角色,看到你有利可圖,將來大有前途,就立刻的討好,不過大家都是把握住一個度,不敢做什麼過分的事情,畢竟在華州無孔不入的親兵營和司馬從事不是擺設。
華州首輔劉順這麼多年官場經歷,大明和華州都是身居高位,早就是練就了一副榮辱不驚的氣度,每個來拜訪的。都是微笑接待,卻不會說什麼,連禮物都不願意收下。說起來這華州也有他地一份,說是富可敵國也不誇張,怎麼會稀罕這些財物。這劉順也是知道天子無家事,自己留守華州,卻有這等門庭若市的局面,不敢說是什麼好事,但是不接待的話,卻又等於得罪同僚。
在華州羅義和劉十二可以做孤臣,他卻不能。因為他要總理民政,統帥地方。若是岸崖高峻,不近人情,就是處理政務也會遇到這樣那樣地障礙。該小心還要小心,所以劉順主動的和華王府和都督府留守的親兵營官員和司馬從事官員打好了招呼。每日間,見什麼人,說過什麼話,都有這些密探和內務武官記錄,然後定期的送到關外江峰的手中,現在遼鎮和朝鮮連成一片。很多的東西都非常方便了。包括華州和遼陽之間的六百里加急驛站。耗資巨大,作用同樣也是巨大。訊息不出意外可以在兩天左右在華州和遼陽之間來回。
這些人無非是過來交納接好,為將來的事情打點埋伏,劉順這還可以應付的了,而且雖然這些人地心裡面太過功利,劉順卻也要謹慎的琢磨和評價,華州將來統治各地地官吏,因為華州的武人和商人色彩的濃重,文人暫時恐怕倚靠不上,主要還是華州的這些骨幹之中選取。
也就是說,這些武人和鉅商,工匠頭目地家人和跟他們關係密切的人,才是今後官吏的主體,說起來有些近似於魏晉南北朝時候的世家世族制度,當然,華州的王權始終是至高無上的,不會被下面地世家大族削弱。
這個方法弊病多多,但是在立國地初期,穩定局面,掌握地方,這卻是最有效地手段,這和歷朝歷代的建國皇帝,總是大封功臣勳舊為官,是一樣地性質。
所以從華州送往遼陽的文書函件裡面,除了對於華州的政務經濟,華州中樞和各個衙門官員的言談行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劉順和身邊的那些文吏,對於各個有才能,或者說是勉強有才能的人的考評和評點,劉順在盡力的為華州搜尋可用的人材,當然,劉順不知道的是,他每寫一個人的評語,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