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丹,一顆就價值千金。錢揚送上的這份禮算得上大大的重禮了。因為那幾丸‘小培元丹’那幾個傢伙可是白白的多活了幾年。要不然以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肯定活不到五十歲。
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啊!
第六十七章 渤公島之變
在梁溪城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渤公治水’的傳說。‘渤公’姓張名渤,既所謂‘祠山大帝’(《萬曆紹興志》載:“祠山大帝佐禹治水有功,後禮斗橫山,其賽禱盛於廣德州”。)又稱‘正佑聖烈昭德昌福崇仁輔順靈佑普濟真君’。
張渤治水的最後水利工程在廣德,死於廣德,葬於橫山。公元748年即唐朝天寶七年,當時的京城長安一帶和全國廣大地區,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唐玄宗李隆基立壇祭雨而應,玄宗驚服神威,特敕封張渤為“水部員外郎”。鑑於張渤開拓江南,終生治理水患,發展農耕,經綸濟世,功蓋天下,似山高水長,建殿造廟供奉褒揚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就敕封一座山為祠,封橫山為祠山,世代祭祀。自此祠山就成了張渤的代名詞,後來百姓們又在祠山後面加上了菩薩、大帝的尊稱。從此張渤就正式走上了神壇,成為祠山菩薩、祠山大帝了。橫山、祠山即為一山,被稱為神地、聖地而顯名江東。後來由於歷代皇帝的加冕,對張渤的封號祭祀規模,越來越高,越來越大。自唐至清先後就有十八位帝王對張渤進行了封禪,五代十國後晉南漢皇帝劉晨又冊封張渤為廣德王,由於歷代帝王的加封,最後競赫然封張渤為‘正佑聖烈昭德昌福崇仁輔順靈佑普濟真君’十八字王,同時對其祖父母、父母、三夫人、五子、五媳、一女、九弟、九弟媳、八孫、四侍從統有封號,以示尊崇。對張渤敕封朝代之久,封號之多,在所有神仙中,實為罕見。
在梁溪城有著一個關於‘渤公’的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古時蠡湖和太湖流水是不通的。由於蠡湖位置適當,成為梁溪洩洪蓄水的天然水庫。但因容積有限,連線太湖的出水方向又堵著牛犢山,所以影響了它的調控能力,遇到多雨的年份,就鬧水災。張渤治蠡湖水災的決心,感動了上蒼,上蒼就讓他變成一頭“豬婆龍”。他一口吞掉了在蠡湖興風作浪、形狀似狗的水怪,渾身上下頓時有了神力,便用嘴巴拱開了“犢山門”,疏通了“浦嶺門”,使蠡湖和太湖流水暢通。從此梁溪,成為鳶飛魚躍、五穀豐登的江南魚米之鄉。於是上蒼把他封為“掌管獄瀆”的水神。梁溪百姓為了感謝‘渤公’,在他化身“豬婆龍”的島上為他塑了一座神像,神像至今還豎立在被百姓稱為‘渤公島’的島嶼上。
又傳說渤公當年治水之時乃是驅使陰兵,開鑿河瀆。渤公治水成功積累了無上功德最後得道飛昇。在其飛昇之時他將跟隨他南征北戰的萬千陰間兵馬化整為零封印在他當年治理過的河道之中。以陰兵之威勢震懾天下萬千水魔。對於這個傳說大部分煉氣士都認為是無稽之談。如果那些鎮水陰兵真的存在,為什麼天下人尋找了那麼多年都沒能找到哪怕一塊那些鎮水陰兵的骨頭。
風景宜人的渤公島之上有幾個,打扮的邪裡邪的道士在立著張渤化身豬婆龍雕神像的承露臺上鬼鬼祟祟的東摸西找著什麼。如果錢揚看到這幾人,一點會覺得十分的眼熟的不得了。因為這幾個從衣著打扮到神態氣質與錢揚當日柳青青聯手殺死的陰柩都極其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陰柩身後背的是一口桃木劍而他們身後的則是一口黑色的鐵劍。從各方面看這些一看就不是好人的道士就是臭名昭著的天淫教的弟子。而且從他們身背鐵劍這一細節來看,他們的地位要比當日的陰柩要高得多。這些像臭蟲一樣令人噁心的傢伙來這裡到地有什麼不軌的陰謀。
“師兄,沒有啊!你說是不是那傢伙是不是在騙我們啊!”
在尋找了許久之後,這幾個天淫教弟子一無所獲。這樣的結果讓抱著興奮的心情匆匆而來的幾人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們本來還想借著這次的意外發現大大的發比橫財呢。話說半日前他們幾人到蠡湖水下采集一些煉丹用的‘水底陰藻’。好巧不巧的遇到一隻不知道什麼原因被封印在蠡湖水底的血骨魚怪。他們師兄弟幾人瞧出便宜,想稱那血骨魚怪剛剛破封而出正虛弱的當口做了它。只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那血骨魚怪雖然已經虛弱的不象樣了,但它的一手水法實在精妙的一些嚇人。師兄弟幾人全力以赴也只能堪堪和那血骨魚怪戰個平手。而且他們都有預感,如果局面再繼續僵持下去,輸的一方一定是他們。就在師兄弟幾人心中暗暗叫苦的時候,那血骨魚怪居然主動提出他們雙方罷手。
就在他們驚疑不定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