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大跌時正是低價購買優質股的天賜良機,黎國發他們的煽動加上他們認為國內為期三年的經濟調控已近尾聲,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又將到來,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必定會大漲,沒道理不博一下。
只是此時星富投資卻先發制人的找上門來,態度強硬的出示了黎國發他們在星富投資合同上的排他性條款和賠償條款,賠償汪嵐猊他們倒不在乎,只是合同規定的排他性條款中讓他們很是頭痛。排他性條款中規定黎國發他們離開星富投資公司三年內不得從事股票和期貨等相關業務,已經很讓人憋屈了。還有一條規定規定他們不能將關於星富投資的金融資訊資料轉讓就更是讓他們抓狂,先前籌劃的打擊星富投資的準備就此泡湯。
黎國發他們不被允許直接操盤,還能躲在幕後出謀劃策當個軍師,但他們手裡最寶貴的客戶資料和交易記錄等都不能使用,那開給他們的身價至少要少一大半。但星富投資已經表態,如果發現有違犯合同的事實,會直接在星富投資總部所在地的香港法院裡起訴他們。
黎國發他們當時可是享受公司高管待遇,辦理了香港身份證的,汪嵐猊他們在香港也有生意,星富投資在香港起訴他們完全可行。在內地法院打官司汪嵐猊他們憑藉家族勢力還能和星富較量一下,但香港向來以三權分立的司法獨立性聞名於世,他們的人脈完全不起作用。何況他們知道楊星手下有一位律師蔣道方,他和他當高等法院**官的父親在香港法律界極有地位,一向習慣權勢壓人汪嵐猊他們想想都覺得他們在香港應訴的下場不會美妙。
在這種壓力下,他們只好暫時放棄了打擊楊星氣焰的想法,擇機再戰。不過現在他們對楊星已經不敢掉以輕心,不論是楊星高漲的地位,還是對他總有各種層出不窮的奇思妙想來抵擋他們攻勢的本事,汪嵐猊他們都心生畏懼,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兩人很難堪。為了戰勝楊星,就要賺更多的錢。所以97年股市一開市,汪嵐猊和榮新民就下重注在股市。
96年12月底,股市管理層站出來駁斥了最近關於繼續打壓股市的傳聞,再加上經過三年宏觀調控,一批績優企業業績高速增長,股本進入高速擴張期,象長虹、深科技、東大阿派等企業在96年紛紛成為股市明星,即使經過去年12月份“十二道金牌”得黑色星期打擊股市依然保持了在高位。很多人包括許多莊家都覺得這不過是股市又一次的小震盪,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市場迅速信心恢復,股市轉牛市的傳聞再起。
1997年1月4日,國內4大銀行與下屬信託公司脫鉤工作基本完成,所屬的186家信託投資公司或撤銷或轉讓股份,將上千億元資產完整移交,國內關於銀行業和證券業分離的政策正式生效。但實際上大家都明白,銀行貸款這頭猛虎只是改頭換面,繼續衝出監管的牢籠,奔向國內正熱得發燙的股市。
這種情況下,他們豁出去聯手以各自公司資產和家族企業作抵押,從幾家金融機構手裡貸得十幾億資金,都投進股市中去了。要不是因為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開工在即,還佔用了他們大半資金,他們甚至還考慮過把這筆錢也拿出來。根據黎國發他們的建議,他們決定不把錢到處去撒胡椒麵,而是學楊星當年發家時根據股市“5。18”行情,大膽盯住幾隻股坐莊,撈取超額利潤。
這次他們盯住的是一家在深圳上市的的公司——海南民源現代農業股份公司,簡稱為瓊民源。這家93年上市到95年效益滑到每股收益只有一厘錢的垃圾股公司,在96年突然鹹魚翻身。從1996年7月1日起,“瓊民源’的股價以4。45元起步,在短短几個月內股價已竄升至20元,翻了數倍。
黎國發他們當初就瞄準過這支股,但沒想到卻被方凱和楊星都否絕了。理由很簡單,他們覺得瓊民源的利潤和資本金虛增明顯有問題。黎國發卻覺得他們膽子小了,大家都知道瓊民源有問題,但還不是奮不顧身的衝進去?有錢賺才是硬道理,中國股市什麼時候用的著考慮公司績效了?
去年他們和新嵐證券公司達成私下的跳槽協議後,作為投名狀就主動提出買進瓊民源的股票,短短几月果然效益明顯。從96年4月2。08到97年1月26。18,瓊民源的股票漲幅高達16倍!新嵐證券賺的是盆滿缽溢,這更讓汪嵐猊他們相信了黎國發的能力。97年1月22日,瓊民源公佈了96年年報,果然“激動人心”,每股收益0。867元,淨利潤增長1290倍!
雖然汪嵐猊和榮新民憑藉多年的商業經驗都知道這其中有問題,可是股票瘋漲帶來的暴富的誘惑讓他們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