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性格、身體特點等因素因材施教,使每個人都有一種或多種絕招或撒手鐧,但是精明睿智的教官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的以為教員會打鐵!

張凡虎在以前的特種部隊中其實是最平凡的一個也是最不平凡的一個:他身體方面的力量、速度、耐力、反應能力、靈活性等等方面雖然都不錯,但是在那種精英部隊中都算不上優秀,但是他每種都很平衡,所以綜合能力是最好的一個。他就像是一把實用的軍刀但不是對某方面銳利的匕首,說白了就是洋洋都懂但是不精的一個人,他學習興趣又相當廣泛,對什麼事情都感興趣,他的教官曾經對他說過:“你就像是一位朝氣勃勃的少年。”

少年?小孩子、未成年人罷了,但是少年有許多成年人沒有的優點,那就是朝氣勃勃。一個人的性格造就了一個人,而且這幾乎是力量強大的外界環境也無法改變的,所以張凡虎的這種性格造就了他,總體來說,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探險家與野外生存專家,因為複雜的野外只留下不多的機會給他這種綜合能力強的人。

張凡虎對刀具的關注可以說是從小就有了的,和很多小男孩一樣,他也喜歡幻想有武俠片中某某的一把絕世寶劍、寶刀等武器。

幻想人人都有,但是優點人會慢慢把它變成夢想,在變成理想,最後成為現實,而優點人一直就是幻想而已。這就是人與人的差距,也是每個人最後走上不同人生軌跡的根本原因。

張凡虎對這方面感興趣就重來沒有放棄尋找到夢的痕跡。我國與世界上多個文明古國對鐵器的運用都有很多年了,所以有很多相當先進的技術,也就造就了許多優質的成品。雖然這些比不上影片、小說中說的那麼神奇,但是卻也讓人驚奇了。

以前只是當成一種夢想的張凡虎也沒有想到曾經的一種幾乎沒有實現可能的夢想居然會變成現實,天外的隕石與空氣摩擦之後經過萬里挑一留下微乎其微的隕鐵落在地球上,張凡虎一次就弄到這麼多,然後很多在書本上、影視紀錄片上看到的煉製方式居然也很適用,每個程式都做得很完美,這給了他無窮的信心,就像在原本蓬勃的理想之火上澆了一桶油。

右手揮舞著鐵錘,上千次的捶打讓他汗流浹背、手臂痠痛,但隨著他咬牙的堅持,最初的痠痛變得麻木,然後略微有迴轉的時候痠痛又漸漸加強了。這種感覺就像長跑,最初的氣短胸悶隨著不間斷的跑,身體經過調節之後激發潛能也能略微好轉,但是繼續跑下去到了極限時候又會激發出來更深的潛能,所以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大,沒有人能知道。

隨著汗水的大量溢位,身體已經缺水。粗重的喘息也讓口中失去了較多的水分,兩張嘴唇已經乾燥,再次用舌頭潤溼之後張凡虎咬牙繼續堅持,“就當是鍛鍊了!”“邦邦邦”的鐵器敲擊聲已經變得清脆,再也不是原來的沉悶聲音。疲憊不堪的張凡虎終於放下鐵錘,看著早已變回原來黝黑之色的隕鐵心裡樂開了花。辨別刀的好壞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聽敲擊它發出的聲音,這種“聽聲辨質”法就像是高明的藝術家買青花瓷時要敲擊它聽聲音一樣,另外鄉村有經驗老太婆買小雞鴨崽也要聽聽它們的聲音一樣,張凡虎的婆婆也有那種經驗。

斜躺在小湖邊的猴麵包樹下,三個小孩子居然跑過來給他錘肩揉腿,結過智力恭恭敬敬呈上來的水,看著再次回到爐火上的大刀胚子,張凡虎心裡被一種厚重的感覺塞滿了。

隨著不斷地回爐燒製、捶打、淬火、捶打再回爐這樣經過多次迴圈之後,原本的隕鐵塊由多塊合成了一塊,然後變成多層,最後當聽見聲音已變得清脆,捶打力度不變但是隕鐵變形程度漸漸變小,張凡虎知道時候到了。

四天!整整四天,張凡虎自己一人就捶打了整整三天!上百次的折回錘直,最後終於大刀胚雛形打出來了,並且現在鐵原子也發生了變化,受力更強,一把黝黑深寒的到處現在族人們面前。

第六十四章:智速的離奇消失

一把抹掉臉上的汗水,張凡虎看著這把黝黑的刀。這把刀與人們一般印象中的大刀不一樣,人們見到過最多的就是中國傳統的一種刃部為弧形的大刀,在武俠片及抗戰片中這種大刀幾乎是必備的。這種刀的殺傷力的確很大,很符合人體構造的形體結構,說白了,這種刀就是為了殺人而誕生的。

張凡虎當然不需要那種刀,在史前大草原上需要的生活工具,所以要把刀打造成為什麼樣子的卻讓張凡虎費了一番苦心,他對世界上很多優秀刀具的都比較瞭解。最初他準備做最簡單的一種家鄉人使用的一種刀,名叫“彎刀”,雖然說是彎刀,但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