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詩芭:我不知道我們該怎樣掙錢,我該怎樣把你哥哥送進大學?

戴維: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們缺錢。

詩芭:你爸爸把事情弄成這樣。他的大腦根本不轉彎。

戴維:在預算問題上他做得一點也不好。在這一點上你總是比他強。

。。

第8章 戰勝內疚的方法(8)

詩芭:他真是一個寄生蟲。我們處在貧困的邊緣。我要是病了怎麼辦?我們會在這破房子裡玩完!

戴維:沒錯!住這破房子一點也不好。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詩芭彙報說,她發現,扮演她母親的角色老抱怨“一點也不好玩”,因為我總是同意她的看法。我們做了一個角色轉換,這樣她就能夠把握這一技巧了。

事實上,是你的勸阻幫助了抱怨者,讓他總是堅持單調的相互作用。矛盾的是,當你贊成了他們悲觀的泣訴時,他們很快就會洩氣。或許稍加解釋就可以不那麼迷惑了。當人們哭訴抱怨時,他們通常總是感到急躁、壓抑和不安。如果你想幫助他們,他們聽起來就像是在批評他們,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沒有能夠正確地處理事情。相反,如果你同意他們的看法並表示稱讚,他們就得到了肯定,於是就會很快放鬆和安靜下來。

●摩雷悲嘆法

對這一方法的一個有益修正是由斯特靈·摩雷提出的。摩雷是一位優秀的英國醫學學生,1979年夏天,在費城治療會議期間,他和我們的小組一起學習,就坐在我身邊。他正在治療一個嚴重的週期性抑鬱病人,52歲的雕刻家哈里雅特,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哈里雅特的問題是,她的朋友經常在她耳邊講一些閒言碎語和個人問題。她發覺這些問題讓她很難受,因為她極富同情心。在她學會摩雷悲嘆法之前,由於她不知道該怎樣來幫助這些朋友,她覺得自己陷了進去並且遭人怨恨。摩雷只是建議她找到一種方法贊成別人正在說的事情,然後透過發現一些積極的事情去讚揚和評價來分散悲嘆者的注意力。這裡有一些例子:

(1)悲嘆者:噢,我到底能為我女兒做點什麼?我想她又吸大麻了。

回應:這些天確實有很多大麻煩。你女兒還在做那種傑出的藝術工作嗎?我聽說她最近得了一個重要的獎項。

(2)悲嘆者:我老闆不給我提升,上一次提升差不多是一年前。我在這兒已經二十年了。我覺得我應該更好一些。

回應:你在這裡確實已經很有資歷了,你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告訴我,二十年前你第一次來這裡工作時是什麼樣的?我敢打賭,那時候情況肯定大不一樣。

(3)悲嘆者:我丈夫似乎從來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在家。每天晚上都去他那個可惡的保齡球協會。

回應:你最近不玩保齡了?我聽說你最近得分很高。

哈里雅特很快就掌握了摩雷悲嘆法,她報告說。她的情緒和外觀有了巨大的變化,因為這一方法給她提供了一個處理所遇到的這類真實而又無法抵抗的問題的簡單有效的方法。當她下一個療程再回來時,折磨她十多年的抑鬱症已經一掃而空。她神采奕奕、興高采烈,正在恰如其分地大力讚揚斯特靈。假如你在你母親、繼母或朋友那裡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也不妨試試斯特靈方法,要不了多久你就會笑。

●改進看法

導致內疚感的一個最常見的扭曲是歸己化——誤認為你最終要向其他人的感受和行為或自然發生的事情負責。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在你組織大型野炊活動為即將退休的俱樂部主席慶賀時突然下了雨,你這時有一種負疚感。在這種情況中,你不必費很大勁就能丟掉這種荒謬想法,因為你也清楚你控制不了天氣。

當某人承受了實際的痛苦和不適並且堅持要將此歸結為與你的關係時,負疚感就更難克服。在這種情況中,劃清你實際應負的責任是很重要的。你的責任終於何處,別人的責任又始於何處?專業名詞將此稱做“不歸因”,不過你也可以把它稱做如其所是看問題。

下邊就是它的實際過程。傑德是一箇中度抑鬱的大學生,他的雙胞胎哥哥泰德非常抑鬱,只好輟學,像隱士一般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傑德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抑鬱有一種負疚感。為什麼呢?傑德告訴我,他總是比他的哥哥突出和努力。從童年起他都一直比他的哥哥成績分數要高,也比他的哥哥朋友多。傑德認為他在社會和學校中所享有的成功使得他哥哥感到自卑,並因此落後。所以,傑德得出結論說是他導致了泰德的抑鬱。

於是他把這一推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