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3部分

之間。

劉琮最終下定下決心奪取漢中,讓馬超。黃忠再次從江陵出發與魏延匯合,然後對漢中發起了攻擊!歷史上蜀漢和曹魏對於漢中也是展開了數番爭奪。所以劉琮自然知道漢中對於自己的重要性!

漢中地區位於秦嶺和大巴山脈所圍成的盆地之中。北面隔險峻的秦嶺山脈與魏國的關中地區相連,南面隔大巴山脈與四川盆地相通,是從關中進入四川的最重要通道。

由於秦嶺比大巴山脈更為險峻,因此,對於四川的守衛者來說,以秦嶺一線作為對北方的防禦線比以大巴山作為防禦線在戰略和戰術上都要好很多。

所以法正論述漢中的重要性時說:“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楊洪向諸葛亮強調漢中之重要時也認為:“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

相對來說,漢中對於北方來說,並不是關係生死的地區。北方以秦嶺作為防禦線比以大巴山明顯要優越。只有在北方要進攻四川時,漢中才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本次戰役的結果也證明了以上的觀點。劉備為了整個四川根據地的生死存亡問題,動用了在四川所有的精銳部隊和優秀將領、謀士,全力爭奪漢中地區長達一年半之久。反觀北方的曹操,不僅增援漢中的行動慢慢吞吞,最後乾脆沒有經過什麼作戰就放棄了對漢中的爭奪。

曹操的放棄漢中,就等於暫時放棄了進軍四川、消滅劉備集團的想法。現在劉琮也是要逼迫曹操放棄漢中,好為自己將來進軍關中做好準備!而魏延、張任、馬超、黃忠加上龐統的組合也沒有讓劉琮失望,終於在永平三年春拿下漢中,隨後魏延便領兵進駐漢中,他這個漢中都督也終於名副其實了。

拿下漢中之後,關於如何在北方大亂時奪取關中的問題在朝廷內部逐漸形成了兩種觀點。一個是諸葛亮、荀彧等人的計劃,派疑兵出斜谷吸引魏軍主力於關中地區,大軍安從坦道,攻取隴右,切斷魏關中與河西地區的聯絡,為進一步攻取關中和河西打下基礎。

另一個是魏延的偷襲關中計劃。歷史上最終是採取了第一個計劃,結果是雖然經過5次北伐(如果包括後來姜維的就更多了),也沒有取得什麼戰果。

關中的得失關係到劉琮的統一大業的進城,劉琮自然也不敢怠慢,考慮到歷史上蜀漢數次北伐最終武功而返,劉琮可不想就這麼一直二分天下。所以在這個決策問題上也會放下身段,反覆徵求眾人意見,自己也是結合後世學的一些軍事理論。

歷史記載中關於魏延的偷襲關中計劃,主要有兩個版本:

《魏略》的記載:“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腥聚合,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這兩個版本的前半部分是相同的,大致是用一萬輕裝***出子午谷偷襲關中,不同的是後半部分:第一個版本是計劃佔領長安一帶,待諸葛亮主力自斜谷來會合,目標是一舉拿下咸陽以西的關中地區;第二個版本則是要搶佔潼關天險,將魏軍增援拒於關外。

而事實上如今形勢和歷史上的蜀漢、曹魏和東吳三足鼎立不同。長安一帶沒有任何險要可守,這對於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劉琮來說,不會不清楚在這樣的地形與騎兵和重灌步兵為主的魏軍決戰是什麼結果

一旦關中成為戰場,雙方則均不能依靠當地供應糧草,十萬漢軍的糧草需要依靠漢中翻越秦嶺來供應。而魏軍可以依靠河東、中原進行補給(有渭河水運),比較方便(曹操當年攻關中就是依靠河東的糧草的),這樣漢軍必不能長久。

而且長安是魏國西京,又是雍州治所,僅城牆一週就有80里長。即使魏延擊敗或趕跑魏守軍佔領長安,也根本守不住。所以劉琮將魏延的計劃詳加分析之後,得出了一個基本框架,那就是偷襲關中——以輕裝兵快速出子午谷到長安,不攻長安而迅速東進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