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看到自家小五,那些精緻的首飾的時候,華三夫人對著自家老爺感嘆:“您這哪是給二伯週轉銀子呢,您這是把銀子放在二伯那裡生蛋呢。”
華三老爺冷哼:“哼,老爺我還能貪了他這些小玩意不成,不過也是這丫頭有心,難怪老二疼的跟祖宗是的。就是這性子,也忒,也忒隨性了呀。”也不知道老大知道了,會不會覺得厚此薄彼什麼的。
華三夫人點頭,想到的不是大房的兩個姑奶奶,想到的是自家的親閨女三娘,那倒是,五丫頭的禮也太厚實了,姐妹情分好,也不能這樣呀,老大老二那裡倒也算了,老三就在京城裡面呢,都是自家閨女,臉面上都不好看呀:“也是三娘不好,跟她說了多少次了,少招惹四娘,跟五娘一起同姐妹們走的近一些,你說這孩子怎麼就不聽話呢。現在還好些,萬一把四娘給惹惱了,有她好看的時候。”
都是閨女也有最心疼的,對於小仙女是的五娘,華三老爺自己都覺得應該多疼些:“算了他們姐妹之間的事情,就讓他們姐妹自己去處吧。那些首飾也就是小五帶的出來那股子仙氣。
回頭老爺我就再給咱們家小五置辦兩套去,沒得我家閨女讓別人給置辦嫁妝,哼。”
華三夫人也無奈了,這心呀,從自家老爺這裡就開始偏了,你說都在京城住著,五娘若是收到孃家的收拾,三娘那裡收不到,面上能好看嗎,
算了還是自己這個娘多心疼一些老三好了,要說這模樣還真是佔便宜,也沒見到五娘往日裡對他這個老子,怎麼惦記呀,怎麼這個老子就把五娘疼的跟心肝子是的呀。真心的理解不了。
幸好自己不是二嫂,整天對著二哥那麼一個對閨女跟當祖宗一樣的主,她得瘋了。
反正京城裡疼閨女的風,在華府就這麼點的影響,多了就沒有了。
至於池二郎,人家根本就沒覺得有啥變化,在他這裡,從來都是把閨女當祖宗供著的。跟老丈人學的。
這件事情反倒事老尚書看的最開,他老人家的閨女遠嫁,就那麼一個,還因為點說不出來的原因,不聯絡許多年了,就連老妻如今提起來的時候都不多了,沒得寵。
至於孫女嗎,不用他寵,兒子們都瘋了。當然了看不開那也沒法子,他家兒子自從過來三十以後就不是他能駕馭的了,再說了如今這樣也沒什麼不好,華府子弟就沒有捷徑可走,對上面來說,沒有那麼大的榮耀,少了對家族的忌諱。
對下面來說,讓子弟努力耕讀,踏實做人,這才是長久之道。
至於京城裡面的這股子寵女風浪,時間長了,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寵的起的,能夠真的把小娘子們當回事的,拿得出來這份耐心的又能有幾人,又能夠持續多久呢,
至於表面的文章,做了還不如不做呢。做到華二老爺這份上的那就是鳳毛麟角。
所以求娶小六孃的人家有增無減,畢竟這樣的老丈人真的就這麼一個,
就是聖人對公主都沒有這麼的上心。沒聽說過聖人要把江山給公主的,可人家華二說不定就能做得出來這種事。
芳姐這段時間不太願意回孃家,每次都看到自家繼母拿著各家小娘子的畫像,讓他這個姐姐幫著五郎相媳婦。
真心的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所以連孃家都不太願意回了。
華二夫人每日看著一堆畫像發愁,自家兒子一日一日的大了,媳婦還沒有著落呢,媒婆都要把華府的門檻給踏平了,可自家老爺還有姑奶奶愣是連個活話都沒有,
你說好歹跟她這個夫人,繼母說一聲,要給五郎挑個什麼樣的呀,什麼門第要求呀,不然這媳婦可怎麼挑呀。
偏偏回府的時候,自家祖父還叮囑她,府裡的人都是人精,有親爹,還有親姐給掌握著呢,挑兒媳婦的時候,可不能獨斷專行。必須聽他家老爺,還有繼女的。
用御史他老人家的原話就是:“照顧好他們父子父女的吃喝拉撒睡就好,大小事情是少操心,你家閨女還有老爺眼睛毒著呢,定然會給你挑個隨心的兒媳婦的,沒事別瞎折騰。”
聽聽,還能說什麼呀,他可是親孃呢,算了這麼多年她就這麼過來的。這不是華二夫人就轉個個,整日裡拉著閨女看兒媳婦嗎,至少跟著一塊商量一下。
可這幾日芳姐明顯不太願意來了,看得出來芳姐對於五郎的親事不太積極:“也不知道四娘要給五郎找個什麼樣的娘子,我看了幾天,就沒看明白”
身邊的婆子都是老御史夫人給這位華二夫人準備的,寬慰到:“夫人大可放心,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