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歸義公開反唐了,在雲南集合了烏蠻六部和數十個小部落,兵甲十萬之眾,然後在和大唐接壤的洱山下立下了一座石碑,上面書滿了大唐對他們的種種罪行,還有歷任節度使卑鄙無恥的行為,殘害雲南之地的百姓。
楊成完全沒有料到南邵竟然如此之快地造反,而且是將選的非常好,就在楊成剛剛到廣州之後,南邵王歸義就公然造反了。
此時,楊成認定南邵王歸義的造反一定和他的到來有關,楊成是來征討南邵的,南邵王絕對不會不知道這些,所以站起來造反也是正常的。
但是,南邵王歸義選擇的時間非常男人尋味,楊成斷定南邵王絕對已經知道長安朝堂上發生的事情了,而且楊成還在長安城外耽擱了一個月的功夫,南邵王歸義絕對已經知道李隆基征討南邵的事情了。
那麼南邵王為什麼會選擇在楊成剛剛到廣州之後就舉旗造反,而不是在這之前呢,此時楊成心中隱隱猜到了一些。
楊成此時身邊之後一萬人的軍隊,嶺南節度使雖然還有兩萬守軍,但是都分散在各地,想要召集起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沒有半個月是不成的。
節度使在戰時有徵調地方青壯參軍的權利,所以楊成在南邵一造反之後,就下令治下州府開始徵調青壯參軍訓練,準備備戰。
在楊成看來,南邵王歸義在這個時候選擇造反,無非就是想要迫使楊成出兵征討,並且是在楊成出來廣州之時,而且猜到楊成可能為了面子,一定會出兵征討的,畢竟大唐赫赫國威在那裡,如果仍由一個南邵公然造反,然後遲遲出不了兵攻打,實在是有損大唐的國威。
五天之後,就在南邵王歸義在洱山下立下石碑之後,楊成就領著大軍開拔了,這次楊成準備的非常衝忙,身邊只有三萬人,其中一萬人是他從長安帶來的,只訓練的一個月,還有一萬人是從治下各州府徵調而來的青壯,另外的一萬人是嶺南駐守的唐軍。
三萬人聚集完畢在之後,楊成就舉行了一場誓師大會,然後三萬人就開拔,直奔洱山腳下,準備征討南邵。
只是,楊成的三萬大軍到了洱山之下之後,並沒有急著進入洱山之中,而是在洱山山腳下開始紮營。
南邵王歸義則是在鄯闡城中,領著五萬大軍和楊成對峙,兩軍相隔洱山,一副劍拔弩張的樣子。
“大王,唐軍剛剛到達洱山腳下,此時正是咱們出擊的時候,乘著唐軍立足未穩,出動象軍,將唐軍一舉擊潰。”
此時,一個酋長朝著歸義說道,但是歸義並沒有同意這個酋長的建議,而是搖了搖頭,然後說道:“咱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唐軍統兵的可是楊成,這個人絕非庸才,怎麼會看不出咱們可以乘機出動大軍,乘著他們立足未翁將他一舉擊潰。”
歸義心中也沒有底,畢竟統兵的是楊成,他此時也不敢有任何的大義,他認定楊成絕對是有準備的,不然不可能就這樣輕率地率領著三萬人來到洱山腳下紮營。
歸義將反唐的時日定在了楊成初到廣州的時候,就是為了個楊成一個刺激,然後激怒楊成領兵來征討他,然後在唐軍貿然深入的情況下,南邵軍隊利用熟悉的山林伏擊唐軍,將唐軍一舉殲滅。
但是,楊成到了洱山之下之後,就開始紮營,並沒有準備進入洱山的打算,所以歸義認定楊成已經識破了他的計劃了,並且一定是有了準備,不然絕對不會就這樣貿然地在洱山下面紮營,要知道洱山的另外一面就是鄯闡城,南邵軍隊完全可以輕鬆地翻越洱山,然後突然奇襲唐軍的營地,乘著唐軍立足未穩之際將唐軍擊敗。
歸義看懂啊楊成如此自然地在洱山腳下紮營,心中猜測楊成一定是識破了他的計劃,並且認定楊成是在接著紮營引誘他,然後乘機出動伏兵將他一舉擊敗。
此時,歸義心中開始猶豫了起來,他不知道楊成玩的是什麼手段,但是歸義此時還是不敢貿然衝出洱山,然後在山下和楊成開戰,畢竟納裡是什麼情況可就不好說了。,
所以歸義也不著急,他認定最好的戰場就是洱山的密林之中,要知道楊成既然是在征討他們的,那麼進入雲南的必經之路就是洱山,歸義認定只要他在鄯闡城中守備著,時刻準備著,完全可以在洱山上設下伏兵,在楊成進入洱山之後一舉將楊成殲滅。
但是,事情完全出乎歸義的意料,那就是楊成在洱山的腳下紮營了半個月之後,一連建造了五座相互依託的堅固軍營,然後三萬唐軍和後來趕來的一萬唐軍開始在這些軍營中操練了起來,絲毫沒有進入洱山的打算。
隨後,時間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