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部分

了伏爾加河下游,並開始向高加索地區發動進攻。

在高加索地區,這時卻發生了鄧尼金叛亂,高加索俄軍只進行了微弱抵抗之後便倒向了白俄。

衝入高加索地區的中國國防軍,將巴庫油田的所有裝置全部都拆走了,拆不走的也直接炸掉,俄國唯一的產油地就這樣成了一片廢墟。

而在開chūn後,中國國防軍突然派出空降部隊奇襲了多博爾斯克,成功的將沙皇一家解救了出來。

但是,沙皇被救出後,並未交給鮑爾沙克zhèngfǔ,而是直接被中國國防軍送到了中華民國,美名去中國‘政治避難’。

第一更到!(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正文 第224章:喀山中蘇炮戰

鮑爾沙克政府、鄧尼金叛亂、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救出,種種不利的訊息傳到聖彼得堡,讓列寧深感無力。

如果能給他一年時間,他就能對俄國進行一次初步的重整。

然而**才不到半年啊!中華民國就對俄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武力干涉,同時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冬季佔了大部分時間。

冬季的力量重組極為緩慢。

鄧尼金叛亂,加上中國武力干涉,使得鄧尼金與鮑爾沙克政府連成了一線,形成了對紅色毛熊的包圍之勢。

不過叛亂的鄧尼金在中國國防軍的壓力下,不得不向鮑爾沙克政府臣服,這些俄軍也送到了鄂木斯克地區進行整編。

中國國防軍如同蝗蟲過境一般,突入了伏爾加河西畔。

在後方,中華民國動員100萬農墾兵團進入了中亞細亞地區,開始對中華民國新佔領的24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進行農墾,並施行初步佔領。

抽調到中亞細亞的100萬農墾兵團原先墾殖出來的土地,則分配給退伍軍人,成為了那些退伍軍人的私人產業。

一切墾殖出來的農場,以後都將分給退伍軍人。同時財團也開始在中亞細亞農墾,財團的未來都會把這些土地分給個人進行管理。

因為農業管理比較複雜,目前的利潤雖然不少,但隨著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利潤將逐步下降。

加上財團的管理支出什麼的,未來將沒有什麼利潤可言。

特別是種植棉花的土地,棉花這東西雖然能夠用機械採收,但是如果勞動力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棉花種植是沒太多錢賺的。

但是棉花又是不能不種的經濟作物,不僅要種,而且要大規模的種植。

這時候把種植棉花的土地分給退伍軍人,然後讓政府每年對這些退伍軍人轉職的棉農進行補貼就行了。

分給個人的話還省事,當然分給個人管理之後,該農場種植的作物是國家硬性規定的。

歷史上的老教材上寫著,世界主要產棉地:中國、美國、中亞。

可見中亞地區是世界極為重要的產棉地,其中哈薩克後世的棉花種植面積達到了9000萬畝,每年產出籽棉400萬噸,只不過平均畝產棉花只有可憐的44。4公斤,後世中國棉花畝產高達130公斤以上,其中相差了近5倍,因此中國以不到4000萬畝的棉花種植面積,使棉花產量高達600萬噸以上。

只不過這種棉花高產是建立在精耕細作上的,平均投入工時非常高,此時中國棉花采取了機械化種植後,每畝產量只有50公斤左右,從整地、播種、灌溉、施肥、植保到收穫、全部採用機械化,儘管產量比較低,但是每畝投入工時只需要4個小時。要是不用機械,一個勞動力每畝投入的工時起碼得十幾天。

在土庫曼、烏茲別克,棉花產量約為120萬噸,烏茲別克的棉花產量則高達350萬噸左右。就連塔吉克那樣的國家,棉花最高產量也達到了100萬噸。

如果中國把中亞產面地開發出來,棉花產量可以達到1000萬噸,假設中國人口增長到5億人,平均每個人每年所佔有的棉花為20公斤。

民國時期,中國的棉花種植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13,也就是1。5億畝以上,經過這些年的農業機械化,棉花種植面積降低到了1億畝,因為棉花種植個體戶轉型了,每年棉花產量達到500萬噸左右。

每年1500萬噸的棉花產量,可以使中國支撐每個人每年30公斤的棉花消費,實際上用不了這麼多棉花。

不過卻能支撐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並且是大量的出口。

而且中亞的棉花是優質棉,棉花質量極好,比中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