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都請不到,咋會不歡迎呀。
茂林也激動地起身,把勞動迎進了屋子,又是倒茶,又是遞煙。勞動還特意給茂林捎來了幾盒青島產的“雙馬”牌香菸。就是連外面公家人也輕易嘗不到的那種,既有普通香菸的香味兒,又有本地旱菸的衝味兒。勞動不會吸菸,茂林就一個人品著香噴噴的菸捲,一個勁兒地稱讚道,這煙好,又香又有勁兒。
勞動說,你要喜歡吸,等啥時我再回家探親,就多捎幾條來。這回捎的那點兒,全叫我分哩。
茂林失神道,恐怕再也吸不上你的煙哩。
勞動一怔,忙問道,咋的,怎會吸不上呢。
茂林趕緊那把話頭岔開,淨打聽一些部隊裡的事情。因為預想到今天不會有客來,雪娥也就沒按慣例準備菜餚,更沒有溫酒備桌。現在見勞動來了,就手忙腳亂地開始準備菜餚。
勞動見她忙活,便說道,不用忙哦。我也快醉咧,喝不得酒呢。
第八章 對峙,或紛爭60
茂林小心地說道,你要是還能看得著哥,就陪哥喝碗酒吧。我這兒人恓惶,沒人願意來呢。
勞動不明就裡。看到茂林話語淒涼,神情落寞,猜不透其中緣故,就更不能拂了他的一片誠心了。勞動爽快地應道,好哩,就陪哥再喝碗。我還有意留著點兒酒量吶。
很快,菜餚就端上了酒桌,酒也溫得燙燙的。茂林一下子有了好心情,且又參雜了莫名的感激成份在裡面。他擔心勞動真的酒喝多了,就不敢使勁兒地硬勸。反而是自己大口大口地喝,興奮的神態溢於言表。
倆人正這麼有滋有味地喝酒閒談著,院子裡又傳來雜亂的腳步聲。是葉兒挺著微凸的肚子,牽著金葉,領著鍾兒、杏仔等一大群娃崽子們來拜年。葉兒已經懷孕了,估計再有三、四個月也就生了。茂林兩口子眼中立時溼潤了,忙不迭地招待照應。隨後,又是秋分領著一群振書家的娃崽子們前來拜年。
秋分見勞動正跟茂林喝酒,自知走不掉的。他就主動留下來,跟倆人一起喝酒。他叫跟來的崽子們自己出去玩耍。
葉兒把棒娃和草兒帶上,再把兩幫崽子們合成一支龐大的拜年隊伍,呼呼啦啦地到別處串門拜年去了。
有了這些人的穿梭吵嚷笑鬧,茂林兩口子略感欣慰。就此,讓一家人堪堪度過了一個清淡無味的新年。
初一本地拜年,初二、初三外地走親訪友,初四至初六輪流做東擺席。初七要拆天地棚子,意味著大年已過,設宴供神儀式結束。之後,勞動和秋分匆匆趕回部隊去了。此時,村內的大人及娃崽子們便開始忙著糊制燈籠,以備正月十五夜裡舉燈照明、預測年景、消災驅邪用。
大人們就用麥子、玉米、穀子、豌豆、地瓜等細米粗糧,到村頭上的碾子或自家的碓兒上搗碎碾磨,製成各種精面細粉。再和麵,捏成各種各樣的小燈臺。把這些登臺放在鍋裡,蒸到七分熟,再在燈內插上一根纏著棉花的小木棒,就算製成了小麥燈、玉米燈、穀子燈、豌豆燈、地瓜燈等等。有懶散的人家,製成這幾個代表主要糧食作物的燈,也就住手不願費事了。有勤謹的人家,便要依今年打算耕種的各種農作物,蒸製成七、八個,甚或十幾個的燈籠。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夜裡,各家要把蒸制好了的各種小燈內澆灌上花生油,放到院外點燃了。一直燃到油盡燈枯,再拿進屋來,細細察看麵粉燈內燒焦的樣子痕跡。若是燈內的糊痕呈現出顆粒狀飽滿的泡泡兒,則說明今年該面粉燈所代表的農作物就會有好收成。若是燈內焦糊一片,又無凸起的糊泡,則預示著今年此種農作物欠收,不宜耕種它。這些都是用來預示年景的。
大人們還要在十五那天,用蘿蔔或地瓜修成一些小小的驅邪燈。同樣倒入些花生油,點燃了,送到崽子們經常光顧的危險地方,諸如井臺旁、溝河邊、塘壩處、山腳下。意思是,為這些遍佈潛在危險的地方送來光明,照亮行走的路面。讓神靈好生保佑著,照看自家的崽子不受土厄、水厄、木厄、火厄、石厄之災。
第八章 對峙,或紛爭7)
同時,崽子們也在忙活著製作自己玩耍用的燈籠,好在十五夜裡滿村子撒潑瘋野。
今年,崽子們粗製濫造的燈籠,大體分為了兩種。一種是用高粱秸折成六個或八個方框,對角連線起來,就成了四角或六角燈籠的骨架。再糊上各種彩紙,一個花花綠綠令人滿意的燈籠就算大功告成了。有手巧的,還剪一些花鳥魚蟲等剪紙貼在上面,就越發顯得喜慶漂亮。這種製作燈籠的方法,是最傳統最費事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