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部分

世民的執拗脾氣,此時藉著唐瑛和長孫無忌的話,他緩緩勸導:“秦王,無忌和唐瑛說的都有理。天下和平在即,用武之處越來越少,眼看著朝廷即將開始偃武修文了,我們秦王府更應該在文上多下功夫了。”

瓦崗三年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城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城

唐瑛、長孫無忌、房玄齡三人同時相勸,李世民也不得不多考慮一二,這三人沒有一點自私之心,他們一致提出反對意見,就需要他好好思考一下了。不過,在思考了一會兒後,李世民還是下了決心:“你們說的本王全明白。可是,這次回長安,是個機會,一個當眾試探表白的機會。不管結果如何,至少我們可以得到兩點:一,父皇對本王的態度將決定本王下一步的走向;第二,本王在天下人的心目中,更有位置。當天下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本王身上後,秦王府的地位就更顯赫,人才也來的更多。”

李世民這一說,除了唐瑛,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點頭了。的確如此,即便讓皇帝起了猜疑之心,又能怎樣?面對擁有強大力量的秦王府,皇帝想下手,也要考慮幾分。而秦王府名聲越大,仰慕的人就越多,人才就越容易延攬過來。當秦王府壯大到不需要仰人鼻息的時候,一切都可以盡在掌握了。

唐瑛看到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的變化後,苦笑了。這些人難道都那麼放心李淵嗎?自古帝王最難侍候呀!雖然李世民說的很有道理,但這種把自身前途寄託到別人決定上的做法,實在不值得提倡。唐瑛雖然想到了這些,但她卻不知道,李世民和他的班底已經開始了經營,連後路都找好了,所以,她想到的這些,都不會成為李世民潛在的威脅,而別人的那種把握,她卻一點都不清楚。

唐瑛和李世民班底的想法南轅北轍,此中的原因卻在唐瑛身上。不是李世民不信任唐瑛,沒有對唐瑛言明這些,而是他沒想到一直待在他身邊的唐瑛居然想不到這一層。那麼多過往文書,公開的,秘密的都經過了唐瑛之手,可以說,如果唐瑛有心檢視一下,馬上就能知道這些私下的秘密。而這些秘密也不能拿來公然討論,連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這種參與者,私下也不會明明白白地討論這些事。

李世民絕對沒有想到唐瑛居然不清楚這些事情,在他看來,唐瑛已經在一心一意幫他了,他並沒有這種特意要提醒唐瑛的想法。而唐瑛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主動為李世民謀劃之心,更不是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這樣一心為李世民謀劃的有心人,同時,她還看不透這種政治鬥爭,此時說她還是政治上的白痴,一點也不誇張。而這種不成熟,總歸需要她付出代價。

眼下,站在長安城下,唐瑛依。舊很鬱悶地看著這一切,耳中傳來的李淵高聲誇讚和眾人三呼萬歲聲,就如同演戲一般,讓她有不真實的感覺。而在這種不真實中,唐瑛卻總有一種感覺一直縈繞她,那就是城牆上看向李世民的目光中,包含的不少戒備和疑心,還有連她都說不上來的冷氣。

事實證明,唐瑛的直覺很靈敏,此。時城牆上,的確有幾道不善的目光直直地盯在李世民身上,他們是李建成的心腹,東宮的官吏,其中就包括了才投來不久的魏徵,還有自小和李建成關係極好的韋挺,以及李淵頗為看重的諫臣王珪。

李世民的這種做法,讓本來就。對李世民產生了戒備之心的他們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這些聰明人,很敏銳地意識到了李世民這麼做的背後目的,更是馬上就想到,如此功勳卓著的親王在將來的日子裡,一定會成為東宮最大的威脅。功高蓋主,蓋過的並非只有皇帝,還有太子,太子是儲君呀。所以,當東宮裡的這些謀臣們嗅到了李世民身上那股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血腥味道時,他們就知道,需要做準備了。

城牆上,李淵似乎一點也沒想到他兩個最優秀的。兒子已經各懷了心思,他看上去依舊很高興,將手揮向大軍,大聲高呼:“朕的英雄們,你們,是大唐的勇士,是朕的功臣,大唐的功臣。朕,為有你們而欣慰,天下百姓為有你們而高興。你們,將是我大唐的基石,朕為你們而驕傲。”

“為陛下效勞,為大唐效勞,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數萬大軍發出震耳欲聾的三呼聲,震的長安城牆。都發抖了。李淵很滿意這樣的陣勢。他看向李世民的目光中也全是笑,心裡默默唸叨:兒子,你很強,的確很強,你的功勞很大,我心裡有本功勞薄,記得很明白。可是,兒子,你也要記住,你是我的兒子,你的地位是我給的,你的功勞也是我給的,沒有我的同意,你什麼都不會得到。當然,你的心思或許不會那麼複雜,你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