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多巴胺嗎?”
隨著曲卓的發問,臺下的學生們有的左右張望,有的默默搖頭。
如果換個時候,在教室後面有“觀眾”的情況下,老師提問後沒人能答得上來,大家一定會非常緊張。
但今天不同,臺上那位一直問些大家專業和認知之外,答不上來的東西。
不是說了嘛,要輕鬆一些。
答不上來就答不上來唄,等著聽答案就好。
“多巴胺是一種內源性含氮有機化合物,會讓人產生滿足和愉悅的情緒。”曲卓先給出答案,隨後說:“在相對早期的研究中,發現多巴胺是大腦中黑質細胞合成的。
但近期最尖端的研究表明,人體中的多巴胺,有至少百分之五十,源於腸道中的細菌。”
學生們沒想到,話題小小的兜了一圈兒,又繞回到了細菌身上。一時間大多數人思維都沒跟上。但還是有不少人聽懂了,也來了興致。
“大家覺得,細菌產出多巴胺,讓我們產生愉悅感和滿足感,是一種巧合,還是它們想影響我們?”
學生們就兩種可能而思考時,十多個年齡不一的男女,放輕腳步魚貫進入教室。在後牆與後排座椅之間的空地上展開,臉上帶笑容,親切和善的看向講臺上的曲某人。
後面應該還有人,只是教室後面空間有限,站不下那麼多人,只能在外面等著了。
進來的人中,曲卓認識的有三個。高副院長,高副院長的秘書和北大的徐主任,餘下的全是陌生臉。
想來就是北棒的參觀團成員了。
十多個人穿著體面,打扮和氣質與咱們這邊的人沒太大區別。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總覺得一個個的下頜都比較寬,顯得臉很方。
眼睛大多較小,笑起來就成縫了。
甭管歲數大的還是相對年輕的,胸前都戴著統一制式,紅底金色圖案的像章。
曲卓並沒有理會一幫人,稍稍給了學生們一些思考的時間,說道:“你們有沒有特別饞,或者沒來由的,想吃某種食物的時候?”
“……”有學生在點頭,但沒人發聲。畢竟饞這種事,有點丟人。
“對於饞這種渴望,有一種相對科學的解釋,我們身體需要某種營養成分,所以潛意識裡生出,想要吃含有目標營養成分的食物。”
“……”學生們恍然。覺得饞,好像不那麼丟人了。
“但是!”曲卓話鋒一轉:“有些人明明很胖,依舊特別想吃肉,或者想吃甜的。這又是為什麼?”
“因為饞唄……”有學生心裡默默回答。
“大家知道嗎?我們日常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很大一部分人體都無法直接吸收。需要細菌參與,分解和轉化成我們需要的碳水、維生素和氨基酸。
直白點說,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先供給肚子裡的細菌。腸道吸收的營養,其實是細菌吃完之後所產出的物質。
再直白點,我們吸收的部分營養,是細菌的排洩物。”
“……”
學生們驚訝、錯愕,還有的皺皺著臉,覺得很噁心。
“就像螞蟻和蚜蟲。”有知識面相對廣的學生冒出一句。
“嗯。”曲卓留意了一下那名學生,點點頭。隨後視線看向大家:“所以,到底是我們饞,還是細菌饞?”
稍稍給了大家幾秒思考的時間,曲卓又說:“大家知道水土不服吧?”
“知道~”教室各個角落幾乎同時響起回應聲。
“大家來自五湖四海,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京城求學。氣候、水質、飲食等環境的改變,導致出現一些失眠、食慾不振、腹瀉、面板過敏等不適應的症狀。”
“……”學生們點頭。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到底是我們的身體,離開熟悉的環境後產生了不適。還是我們體表體內的細菌,離開適應的環境,產生了不適應,繼而影響了我們?”
“……”
有的學生怔住,有的學生恍然,有的學生在認真的思考。至於教室後面站著的那些人……有點傻眼。
什麼情況?
這……正在進行的,是一堂生物課嗎?
“兩個來自同一地方的人到了京城,其中一位經過短時間的適應,所有不適的症狀全都消失了。
而另一位,即便在新環境生活了幾年,依舊極度不適應,經常鬧病,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