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劉邦用韓信,那時的劉邦還羽翼未豐,韓信雖然性格有弱點,但他能容忍,並且能給予其大權,那個時候他是一種心性。可待到他要殺韓信之時,他的心性已經發生了變化,反觀韓信也是如此,所以同樣在兩個人之間,才會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看似矛盾的行為。
當然,這個解釋很膚淺,但是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張青雲突然覺得此時此刻,華東的大局用“勢變”來說太貼切了。就以馬未然來論,他為什麼前後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原因無他,張青雲第一次見馬未然的時候,他不過是一個空降的幹部,華東的排外是天生的,況且陵水和港城是宿敵,馬未然如此態度當屬正常。可是現在,華東系崩潰了,馬未然已經成了無根之萍,同時張青雲的身份也有了天大的變化,從一個市委副書記,現在已經成為了省委常委,一躍而成為馬未然的絕對領導,在這種內外環境的變化下,馬未然的心態有變化又有什麼不正常的呢?
一念及此,張青雲心中豁然開朗。再想華東系,以前張青雲和華東系官員有些格格不入,很多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他,但是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還會是如此嗎?直覺告訴他,情況已經變了,環境已經變了,大家的心態肯定也在變。張青雲不管怎麼說也算是從華東成長起來的省委常委,相比外面調進來的人,還有中央空降過來的領導差別還是比較大的。至於張青雲覆滅了華東的說法,張青雲認為這不足以讓華東系的官員仇視他,當時的情況是屬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很多人都清楚當時的情形,而且官場終究是一個名利場,大家講的都是利益。
現在華東系官員像馬未然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最需要什麼?顯然他們最重要的是安全感,有人能用他們、敢用他們,對他們來說就是最有安全感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看到機會。這群人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中間有很多是難得的人才,如果是會用人的人,就應該絕對不放過這個機會。張青雲突然意識到,要想在新形勢下在華東把工作做好,決定性的還是要善於用原華東舊部。
“就馬未然吧!”張青雲決定讓他來負責淮陽全面工作,他要透過重用馬未然為契機,最終要在華東目前的群雄紛爭的局面中找到頭緒。華東系不是排外嗎?不是門戶之見很深嗎?此時華東的很多官員肯定受傳統觀點影響,認為華東系崩潰了,他們的仕途前景渺茫了。張青雲就逆反他們的思維而行,率先打破門戶之見,果斷重用華東系舊將,以此來慢慢將自己的影響力滲透到華東政壇這棵參天大樹去中,這才是真正正確的做法。張青雲來華東馬上是第三年了,可是他從未在華東系的官員中建立其真正的威信,他畢竟是空降的幹部,以前大家見張青雲得勢,華東系的官員都是嗤之以鼻,酸話、風涼話滿天飛,張青雲很難真正和他們打成一片。但是此一時、彼一時,華東系開始土崩瓦解了,他卻看到了彩虹難逢的機會。
張青雲在華東干了三年,自然對華東的理解很深刻,目前雖然說華東系傾覆了,但是其根基仍在,這是誰也不能忽視的一股強大勢力。而且,華東省委組織部部長的要職還是馬學望在擔任,馬學望在華東系被稱為“鐵面諸葛”,說的就是其人不好相處,但同時這個人又是智力超群。馬學望的難相處張青雲見識過了,馬學望對張青雲的態度是極其不好,而諸葛之名他也有體會,華東系能經營到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其組織工作難度可想而知,這都是馬學望一手編制的體系。馬學望繼續留在華東,就能夠保住華東的根基,那樣……
張青雲驀然一驚,突然想明白一件事,所謂華東系被瓦解,這一直是外人說的,其實究其根本真被瓦解了嗎?張青雲突然想到秦衛國那種意味深長的笑容,一時竟然有些痴了……
第九卷 淮陽霸業 第七百九十九章 助死灰復燃?
熟悉張青雲的人都知道,張書記比較喜歡開碰頭會,能在小範圍內定的事情,他基本不佔用常委會的時間,逕也是符合張青雲一直倡導的高效施政的理念。
張青雲從京城返回,人還在飛機上,就在部署今天的緊急碰頭會,秦衛國書記視察淮陽可不是小事,尤其是張青雲經過了昨夜的思考後,更是不敢怠慢。
現在華東的局面有些撲朔迷離,很有人心浮動、浮躁的感覺,張青雲都受到了其影響,昨天晚上一夜反思,讓他明白,華東的好戲有剛剛上演,華東系縱橫了這麼多年,哪裡有說傾覆就會完蛋的?
華東系要真正退出歷史舞臺還需要一個相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方勢力的博弈持會空前的激烈。而就目前而言,在華東省,依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