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撾�迸砈鄭�彼玖鈐繃醪�恪⑸壅穡�閉�撾�蹦�盎��文背ば徽�疲��尾恐魅蔚絲稍恕�
成立艦隊領導機構。人民解放軍海軍下轄3個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和北海艦隊。1955年10月24日,在原華東海軍區海軍的基礎上,東海艦隊,陶勇任司令員,袁也烈任政治委員;在原中南軍海軍的的基礎上,成立了南海艦隊,趙啟民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60年8月,在原海軍青島基地的基礎上,擴編成立了北海艦隊,劉昌毅任司令員,丁秋生任政治委員。各艦隊初建時,其領導機構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岸防兵部(處)、艦船修理部、防空兵部、工程部等部門。以後,隨著海軍總部機構的變動而變動。
3、爭取國民黨海軍起義、投誠
從1949年2月至12月不到一年時間內,國民黨海軍先後有“黃安”號等軍艦,海防第二艦隊等編隊,“靈甫”號、“永明”號等艦艦員,共起義16起,起義艦艇73艘。中共中央領導對國民黨海軍愛國官兵的起義行動予以高度的評價。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1949年3月24日給“重慶”號軍艦起義官兵的覆電中,對他們的英勇起義表示“熱烈祝賀”,指出他們“所走的道路乃是愛國的國民黨軍事人員所應當走的惟一道路”,並勉勵起義官兵做“參加中國人民海軍建設的先鋒”。同年5月18日,毛澤東和朱德在給海防第二艦隊起義官兵的覆電中,稱讚他們的起義是“南京江面上的壯舉”,“是值得全國人民熱烈歡迎的行動”,勉勵他們“團結一致,學習人民解放軍的建軍思想和工作制度,並繼續學習海軍技術,為中國人民海軍的光明前途而奮鬥”。
1949年初,國民黨陸軍在長江以北的主力和所有精銳部隊已消滅殆盡,解放全中國已指日可待。國民黨政府已面臨軍事、政治、經濟的總崩潰。在這種形勢下,何去何從,已成為國民黨海軍官兵必須做出的抉擇。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統一戰線政策和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卓有成效的爭取工作,是促使國民黨海軍官兵相繼站到人民方面來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周恩來副主席曾簽發和修改過有關爭取“重慶”號軍艦起義的電報,並派人做海防第二艦隊領導人工作。山東解放區曾廣泛開展“喚夫索子”運動,號召解放區人民喚回他們在國民黨軍隊中參加反人民的內戰的親人,這對“黃安”號、“永安”號、“郝穴”號等艦的起義行動都產生了促進作用。又如,中共中央上海局專門成立了策反工作委員會,配合中央情報機構,同中共中央上海局市委員會、中共南京市委員會和外縣工作委員會一道,對策動國民黨海軍艦艇部隊和江陰要塞起義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國民黨海軍紛紛起義。
國民黨海軍的官兵特別是新型艦艇的官兵,多數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政治上比較敏感。不少人到英、美受訓或接收軍艦。他們恥於受帝國主義者的歧視,懷有愛國的民族意識。有些人當初投身海軍,原想建設一支能為國爭光的海軍,一雪甲午海戰之恥。“重慶”號軍艦艦長鄧兆祥在馬尾海校工作時,就曾把寫有“雪甲午恥”四字的匾額懸掛在校圖書館門口,以激勵青年學員。以後許多人因為目睹國民黨媚外誤國,才由絕望而寄希望於中國共產黨。更多的官兵則是對國民黨專制獨裁、發動內戰的倒行逆施和對國民黨統治區經濟蕭條、民不聊生的悲慘狀況強烈不滿,因而對起義也抱有同情態度。要在國民黨控制嚴密、派系交錯、技術複雜、部門繁多的軍艦上策動和組織起義,是十分艱難的。有的起義或因事前洩露而招致失敗,或在起義過程中因力量懸殊而遭到殘酷鎮壓。
如何使原海軍人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調來的人員融合在一起,這是人民海軍建設初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此,毛澤東於1949年5月28日接見華東軍區海軍領導人張愛萍和原國民黨海軍高階軍官林遵等人時,提出了一個總的指導思想。他對林遵等人說:“你們懂得科學知識,有技術。我們新海軍(指人民解放軍陸軍調來的人員)要向你們學習。人民解放軍有優良的政治工作和戰鬥作風,你們也要向新海軍學習。新老海軍要團結,相互學習,共同為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而奮鬥。”於是,對原海軍人員採取了“爭取、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並採取了一些具體措施:組織政治學習,政治上給予信任,生活上給予關懷,量才使用,教育從陸軍調來的幹部、戰士做團結的模範等等。在中國共產黨正確政策的感召下,絕大多數原海軍人員都煥發出高度的革命積極性,在人民海軍的作戰、訓練和教學等各個方面做出重要貢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