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這便是七十二變的由來。
佛陀在《金剛經》中說,我昔被歌利王害截肢體,剎那復原。而孫悟空刀劈不死,斧斫難傷,便是修成了佛家離相寂滅之道。
孫悟空不辭萬難尋求長生之道,最後因緣得祖師傳授真道,但回到花果山仍然被地府勾魂。原因便是祖師傳的《金剛經》空相之道,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壽者相可不就是長生了嗎,但是地府勾魂並不看你修為境界,佛陀尚且八十歲滅度,其中緣由涉及佛道之爭,本是很難說清楚的。
俗傳祖師對孫悟空居心叵測,譬如趕山下時料定他必會闖禍,並勒令他不準說出師門淵源。大約只是不讀書的人望空懸揣,惡意度人罷了。祖師在道家強勢下傳授佛門衣缽,自然須小心謹慎,況且門下弟子數千,眾望所歸如北宗神秀的定然不少,觀六祖慧能得傳衣缽後在荒山隱姓埋名許多年躲避迫害孫悟空的境遇便可想而知。
出家人自來沒有姓氏,佛法東傳起初許多高僧如竺法蘭、支道林等都是以國名為姓,祖師讓悟空姓孫又說是子系的意思,愛護的心思是不言而喻了。
一來是《金剛經》中佛陀早有預言,祖師在西洲傳道多年都無有問他學真本事,心有苦悶可想而知,二來悟空和祖師性情相仿,根性也相似,悟空是天生石猴,沒修行前幾乎已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惟獨執意求長生,未放下壽者相,最後只修了個離相之法,未入空相之道。
至悟空大鬧天宮時已經三百多歲,修行有成,且在世間混跡多年,絕非少不更事的頑劣之徒,之所以龍宮求寶、大鬧地府全是因為修行的空相之道,並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與道家的尊卑貴賤之說素不相能。
若說祖師料定他必會闖禍,那也只是因為他修行的空相道不能被世俗,包括那些道貌岸然的天神所接受的緣故。
祖師說我傳你一個筋斗雲,騰雲之前先翻個筋斗,勿寧說我先教你栽個根頭。箇中禪機著實耐人尋味。
第94章 天宮舊事
悟空果然謹遵叮囑,絕口不提師承淵源,對人只宣稱是天生聖人。
他在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佔山為王,收伏了七十二洞妖王,又結義六大魔頭,聲勢浩大,驚動天庭。
古話說,‘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必是政治敗壞已極、不能自振方至於和強寇曲意媾和,不圖三界至尊的玉帝也出此下策,李天王父子一戰不能勝,便屢派天使下旨招安,便是悟空獅子大開口到齊天大聖這樣的尊號也毫無疑辭,可笑玉帝和金星在凌霄寶殿上還說些有爵無祿,收容管教的體面話,自欺欺人。
當然天庭眾仙雖然貪圖逸樂、敗絮其中,一旦關係到自身地位卻個個精明強幹,算盤打的叮噹響。悟空修為有成,自視甚高,上天做官本是頗想有所作為。
初次上天掌管御馬監,《西遊記》說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喚作弼馬溫,其實也是訛傳。古來掌管車馬的一般是太僕寺,長官稱作太僕,位居九卿之一,官階並不小,也從來沒有弼馬溫這麼個不倫不類的稱呼。
事實上弼馬溫並非悟空的官銜而是綽號,‘弼’便是輔佐的意思,‘馬’指的是大司馬大將軍,所以悟空的官銜應該是太僕寺卿兼弼馬參戎,原是三界大元帥李天王麾下一員副將。
之所以被稱作弼馬溫,卻是因為溫諧音‘瘟’,《馬經》上說在馬棚中養猴子可以闢馬瘟,悟空在任職其間,克盡職守,御馬監有天閒、內廄、外廄三個馬區,因政務積弊,有很多駿馬淹抑其中,悟空大為不平,意欲有所革新,觸動天界權貴利益,因之大加貶損,謬誤流傳以至於失其真實。
悟空在天宮受人排抑憤而反下仙界,玉帝派李天王征討不過,許以虛銜高位,卻於此時已埋下殺機。
悟空大喜過望,反倒對玉帝心生感激,以為此番大權在握,定可興利除弊,因之便中了玉帝的圈套。
此後玉帝指派他看守蟠桃園,不久召開瑤池會,相傳悟空偷吃蟠桃、御酒,大鬧仙會,又偷了太上老君九轉金丹,犯下彌天大罪。
細加考究起來,都是不實之辭,莫須有之罪,使悟空銜冤受屈,千年莫白,可不哀哉。
試想蟠桃園有桃樹三千六百株,桃分三類,有三千年、六千年、九千年一熟,增壽若干。各一千二百株,悟空就算一天偷吃一棵桃樹,要吃光這園中的大桃也得整整三年半。而他執掌蟠桃園不足半年,到了七仙女入園摘桃,一個大桃都摘不到,天下豈有這麼笨的賊?
可見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