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失蹤者相對照——最後100名失蹤者和斯華的容貌最為接近,如果那人的確只是個替身的話,應該就在這100名失蹤者之中。但這有個前提:那名替身必須是申報在案的失蹤者,否則便無從查實此事。
“先別管調查結果了,”江闊天說,“我認為東方說的沒錯,遞進應該是從關山傑本人開始,到斯華結束的,就算沒有證據,斯華的行為也說明了這點。”
楊君的眼光閃了一下,想說什麼又止住了。東方注意到他的眼神,問道:“你怎麼欲言又止?這不像你的作風。”
“面對如此罪犯,我的作風也只好改一改了。”楊君笑道,“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解決——這麼長時間的遞進,關山傑的身份證一定也需要經常更換。”
從相片序列上來看,雖然容貌的變化是個漸進的過程,但每過三個月,容貌的改變會變得相當大,倘若有人連續三個月以上沒見過關山傑,再見到他時,一定會察覺到他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人。這就是聚水坳的詛咒出現的原因,它斷絕了這種現象出現的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關山傑的身份證也必系定期更換,否則身份證上的照片將與本人的容貌不相符合。
第四十二章 替身
從老王那裡很快傳來了調查的結果,東方所料不差,南城死去的“斯華”果然只是個替身;本地派出所也證實,從2004年開始,關山傑每三個月換一次身份證,換身份證的日期已經落到了江闊天的手上。
曾延的照片被列印出來,在聚水坳問了問,大家都說兩年前的關山傑正是這副模樣,對他的樣貌改變如此之大,被問到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沒人懷疑換了一個人。
確定了這幾點,幾個人興趣十足,很快便完善了犯罪的核心模式。
從失蹤者的資料分析,所有的失蹤者最後一次和家人聯絡的時間是依照每天的順序連續的,從這點看,這個時間也正是失蹤者本人死亡的時間。將失蹤者的資料依照時間順序排列之後,可以分明地看出以下規律:
2003年8月20日:第一批90名死者辭職
2003年12月20日:第二批90名死者辭職
之後每隔三個月的20號,直到2004年6月20日,都有90名死者從原單位辭職。
2004年1月2日——2004年4月2日:第一批死者依照每天死亡一人的次序陸續死亡。
之後,以每三個月為一個週期,直到2006年1月10日,每一批失蹤的死者依照每天死亡一人的次序陸續死亡。
從這裡可以看出,每一批死者在辭職之後——也就是被斯華他們控制之後——到他們這一批進入死亡程式,中間都相隔三個多月。對這個現象,楊君認為,死者辭職之後,應該立即就被斯華他們控制住了,但並不能立即進入替身程式,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對於公開的“關山傑”的形象並不熟悉,需要一段學習的過程,阿南的攝像內容就是他們學習的內容。這三個月的緩衝期,就是他們的學習期,經過這段時期的學習之後,他們對於“關山傑”的公共形象不僅僅熟悉了,而且能夠進行模仿,這個時候便進入替身的程序之中,完成替身任務之後便被殺害。從被害者們最後和家中聯絡時留下的電話來看,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即將被殺害。由於替身程式必須保持連續性,因此,前一批被害者進入替身程式時,後一批被害者相應地進行學習,雙方首尾相接,這樣才能保證中間不斷檔。這中間存在一個時間差:每批死者辭職的時間,和前一批死者進入替身程式的時間,中間存在十天的差距。起初他們很不理解這麼做的用意,從連續性上來說,後一批死者被害的同時,前一批死者被引進,這樣在模式上更乾淨利落。但這個問題很快便弄清楚了:死者來自全國各地,但要實現替身程式,他們最後集中的地方,應該離聚水坳不遠,這就意味著他們必須在南城集合。以斯華行事的風格,在死者接受那8萬元的安家費之後,便已經在獵頭的控制之,同城的失蹤者們應當是在“獵頭”的帶領下,分別從不同的城市趕往南城集合——每個城市距離南城的遠近不同,這十天的時間差,應當是為了確保替身程式不因為交通斷檔而預先設定出來的,類似計算機內的快取。
斯華非常狡猾。所有的死者在執行替身任務之前,都被安排給家裡打一次電話,說自己要進行三個月的封閉訓練,如此一來,每名被害者的失蹤申報時間便被延後了三個月,加上之前三個月的模仿培訓,距離被害者真正被帶離他原本所在的城市,總共延後了六個月,這就大大降低了被警察從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