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並不是很好,我感覺,小弟這是為了我們的婚事,吸引其他的注意力。”
作為兄長,方林有種直覺,能夠直指問題核心,很容易就看穿了弟弟的打算。
聽到方林提起婚事,福康公主眼中掠過一絲黯然的神色。人皇和方胤的事情,她已經得知了。自己的婚事,公公居然不能參加。福康公主多少有些失望。不過,她心性善良,不願把人往壞處想。只覺得公公方胤必有苦衷。
“世子,爹爹既然不能來上京城的話。不如我們向陛下請求,讓婚事在蠻荒舉行,怎麼樣?”
福康公主對方林的稱呼,還是延襲著以前的稱呼。
“這倒是個好想法。”
方林當然清楚,父親方胤是絕對不能返回上京城的。把嫁禮遷到蠻荒去舉行,當然是個好辦法。只不過,福康公主的身份畢竟特殊,要讓這位皇室公主在蠻荒舉行婚嫁,恐怕皇室並不會那麼輕易答應。
“既然如此。那我們不妨請求父皇同意吧!父皇生性仁慈,必然不會太過為難我們的。”福康公主道。
方林對於人皇的看法,卻完全不同。只不過,他也不願意反駁福康公主,只是點了點頭:“嗯!”
方雲準備封侯的事情,並非完全是一個喜事。就在四方侯府門前,車水滿龍,水洩不通,人滿為患的時候。兵部門前人山人海,許多皓首窮經的老儒,大儒手捧奏章,顫巍巍地站在門外,上奏章,請願。
“禮不可廢。方家一門三侯,則臣重而君輕,有違君臣綱常。方雲不可封侯啊!”
“為臣者,征戰在外。戍守邊荒乃是本分。方家一門二侯,已是皇恩浩蕩。方林封侯已是皇恩極致,一門三侯之事,萬萬不可”
“一門三侯!有違聖人禮法。當今王公貴族,三妻四妾子孫無數。若是此例一開,則四侯、五侯、六侯、七侯,將來皇家必封無可封。恐怕造成將來王侯‘家天下’的局面!方家一門三侯,禍在當時,延及千古啊”
這些老儒手捧聖賢之書,痛訴陳辭,言辭激烈。大有方家一門三侯,則天下將禍亂大起,永無寧日之概!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方家若是一門三侯,關係重大,朝廷千載完善的律法、禮法,恐怕毀於一旦。禮廢,則朝毀啊!列位大人,不可不甚重啊!”
一些皓首窮經的老儒,說起一門三侯的弊害,激動處,甚至跪伏地上,痛苦流涕。
方雲以往行事,向來藉助儒家之力。但這一次,他在儒家中掀起的爭議,卻遠比兵家激烈的多。最激烈的反對聲,就來自於這些一輩子讀聖賢書,皓首窮經的老儒。倒並不是他們特別針對方雲。
歷朝歷代,一旦涉及重大的事情。儒家儒生、老儒群體上書,針砭時弊,痛訴陳辭的事情,層出不窮。只要他們認為危及到了國體,危及到了社稷、江山,便會這麼做。誰的面子也不會給,哪怕是三公,倒並非特別針對方雲。
兵部,是封侯程式的第一關,所以兵部大門前,集聚的老儒、儒生是最多的。但在其他五部,上書的儒生雖然沒有那麼多,但是案頭上積聚的,從九州各地遞來,累積如山的奏章、文書,卻讓這些各部大人,在方雲封侯一事上,產生激烈的爭執。
吏部之中,燈火通明。吏部尚書、侍郎等諸位大人,齊聚一堂,神色嚴肅。
“兵部條例,向來是論功行賞。方云為朝廷立下大功,戰功足以封侯。而且本身並無大過,按照律例,就該封侯。若是說,因為方家一門三侯,就罷黜方雲封侯的機會,那兵家律例,朝廷律例,當如何自處?那些邊荒將士,又該如何作想?”
“將軍封侯,我的品性,都不可或缺。方雲文曾經元宵奪魁,得過三公筆墨。品性應該沒有問題。而且當初,他曾經為了兄長,彈劾過武侯,有孝悌。儒家忠、孝、禮、義、悌,此子幾乎全佔。沒有不封侯的道理!”
“李大人,我們反對方雲封侯,並不是說他品性不行,或者什麼。方家一門之內,已經有兩位侯爺。方雲若是再封侯,就不止是封侯那麼簡單的事情。以後此例一開,若干亂臣賊子有謀反之心,只需引此行例,便可大開私利之門。一門之中四侯、五侯、六侯不錯,方家對朝廷忠心耿耿,但其他人呢?我們能保證嗎?而且諸位大人可以看看手頭的文卷,此事,可並不只是方雲本身封侯那麼簡單!”
吏部這樣的爭論,幾乎在其他各部同時上演。作為朝廷大員,他們的言辭相對比較緩和一些,但態度同樣鮮明。一時之間,各部幾乎分倒成三方。一方贊成,一方反對,另一方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