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
至此,這件源於兩個大儒之間的爭端便漸漸沉寂下去,直到西涼軍在前方大獲全勝,曾經的爭執也消弭於無形。經此一事,太學院的學生們對蔡邕提出“國難當頭、人人有責”的言論大加推崇,使得蔡邕在太學院的聲望大漲,儼然成為最受學生們愛戴和敬仰的院長。
李利得知此事後,終於明白了,蔡邕並非不諳世事的老學究老頑固。此前他之所以勸說李利恪守君臣之道,那是因為他還不知道李利的志向之大已經遠遠超過預期。然而,當他漸漸明白李利心懷天下之後,縱然心裡很難接受,卻也不便再說什麼。
時至今日,西涼軍越來越強大,李利更是如日中天,在西涼地界上的威望早已蓋過天子,使得西涼百姓只知大將軍李利而不知天子的地步。這讓蔡邕覺得李利或可成事,於是便在日常教學中刻意維護李利的聲譽,宣揚李利建立的功績,使得李利的形象深入人心,無形中推動學生們崇拜李利。
千萬別小看蔡邕所做的事情,這才是真正從源頭支援李利的最好辦法。在思想上影響學生們尊崇李利,等到這些學生長大成人後,李利便是他們心裡一座難以企及的神祗,支援並效忠於李利是他們必然的選擇。
第815章 兩翼齊飛
千萬別小看蔡邕所做的事情,這才是真正從源頭上著手,堅定支援李利的最好辦法。在思想上影響學生們,等到這些學生長大成人後,李利便是他們心裡一尊不容褻瀆的神祗,支援並效忠於李利是他們必然的選擇。
對於蔡邕默默無聞中所做的一切,或許別人無法想象這對李利的支援力度有多大,但作為再世為人的李利而言,沒有人比他更能體會這種從孩子抓起的忠誠教育有多麼巨大的能量,其影響力有多麼深遠。
而這些事情,蔡邕從來沒有提起過,甚至連蔡琰等人都不zhidao蔡邕此舉的真正用意。她們僅把蔡邕與孔融爭執之事看做一件趣事,從中看出蔡邕對女婿的維護,僅此而已。
但是,當李利得知此事後,卻甚為感動,真正從心裡接受了這位可敬又可愛的岳父。
想當初,他之所以讓蔡邕擔任太學院院長,是因為他手裡沒有可以信賴且聲望足夠的大儒名士來擔當此任。逼不得已之下,本著用生不如用熟的心理,他選擇岳父蔡邕接管太學院。畢竟,不管怎麼說,蔡邕都是他的岳父,縱然不支援他,卻也不會蓄意敗壞他的名聲,不會做有損西涼軍利益的事情。
即便如此,李利還是做了兩手準備。
明面上,蔡邕是太學院院長,執掌文學院和軍事學院兩所學府,可實際上卻是不然。蔡邕所在的文學院集中了來自天下各州各郡的名士,而這些名士的家眷全部安置在內院。由三千甲士晝夜看護,沒有將軍府的手諭嚴禁出入。此舉,其實就是變相軟禁。迫使這些名士安守本分,不敢做出有損李利聲譽和西涼軍利益的事情。
除此之外,李儒擔任學院主簿,掌管著所有大學士的俸祿供給發放,並掌管著學院的一切開支用度。這就等於掐住了太學院的喉嚨,不管大儒也好還是名士也罷,總得吃飯穿衣吧。而這些都掌握在李儒手裡,就連蔡邕的俸祿用度也不例外。
文學院是這樣,軍事學院(即武學院)則管制得更加嚴格。李利親自擔任武學院院長。日常事務由大劍師王越掌管,總教官是王越的大弟子史阿,而日常教學則是皇甫嵩、朱儁、賈詡、李玄、郭嘉和黃忠等人親自教導。此外,軍中諸將只要有暇便會前往武學院教習幾天。而學院中的學生大多是陣亡將士的子嗣。對李利絕對忠誠,因為他們能夠在武學院長大成人,全是李利所賜。
這便是聞名天下的長安太學院,分為文武兩所學府,開辦至今已有四年,去年冬天第一批三千名成年學生學滿結業。而這些學生,文士全部安置在西涼治下的所有郡縣之中,學武的學員則安排在西涼軍中。所有學員一律從底層做起,文士是郡縣小吏。武生則是什長、隊率級的低階將領。這其中也不乏才能出眾之輩,在短短半年之內跳躍式升遷,有十數名文士已經坐上縣丞或縣長的位子;而武生之中也有數十人升至軍侯或軍司馬,還有十三人晉升校尉。
毫不誇張地說,這兩所學府完全是為了鞏固李利至高無上的地位服務的,或者說這些學生就是他統治西涼各州郡乃至整個天下的基石。再過幾個月,今年第二批學員就將結業,這批學員多達五千餘人,且多為文士。是以,有了這批文士分散到各個郡縣,西涼境內文士短缺的局面便會就此終結,往後每年都有大批文武學員補充進來,使得西涼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