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均會讓他選擇武俠題材,沒想到姜德均居然讓他選擇了仙俠!
“武俠在我國可以說是由來已久,從宋朝的《七俠五義》再到明朝的《水滸傳》,可以說都算是武俠小說。到了近代,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雖然看上去像你說的仙俠小說,但實際上還是沒有完全脫離武俠的範疇。當代,雖然大陸文風不繼,但在港臺卻湧現出像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一系列武俠大家,那時間真是武風盛行啊!”
“不過到了近幾年,隨著金庸封筆古龍逝,武俠卻不得不面臨著無人承繼的尷尬局面。一方面是近年來傳統文人越來越少,寫不出來像樣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金庸古龍等人把武俠寫絕了,後人想寫卻怎麼也無法脫離他們設下的框架。因此,武俠是真的沒落了呀!”
說完,姜德均還長長嘆了口氣。
“所以我不贊成你寫武俠小說,因為你畢竟是讀金庸古龍等人的小說長大的,受他們的影響太大,文字間很難擺脫他們的痕跡。相反聽你一解釋,我覺得仙俠這個題材很好,可以很大程度地發揮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像你在《明朝那些事兒》裡做的那樣。當然,我這只是一個建議,具體選擇哪個還是你自己決定。如果你選擇武俠也行,我期待著看到一本能擺脫金庸古龍武俠框架的新武俠作品!”
聽完姜德均的建議,姜成反而更迷茫了,武俠真的沒落了嗎?
似乎是的,即使是幾年後大陸開始盛行所謂的“大陸新武俠”,也不過是曇花一現,不過幾年就又沒落下去。
這實在是因為武俠小說真的不好寫,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國學底蘊、武俠底蘊,根本寫不出來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好的武俠小說往往要寫幾年,像後世被尊稱“金庸封筆古龍逝,世上唯餘英雄志”的小說《英雄志》,作者孫曉前前後後寫了十幾年,就在江城重生之前還在寫呢。而一本其他題材的小說,像玄幻、奇幻類的,只要擬好大綱,可能一年就能寫一本。而兩者的收入卻相差不多,也難怪寫武俠的越來越少。
那……就選仙俠了?可姜成這心裡為什麼會感覺這麼不甘呢?
其實要寫仙俠的話,姜成心中現在就有一個腹稿,那就是後世大火、被譽為網路三部奇書之一的《誅仙》!
長篇系列小說《誅仙》在後世網路文學中地位可謂舉足輕重,自2004年在中國臺灣一經出版,即飆升至港臺暢銷書冠軍榜,以其天馬行空的想像、雄健恢宏的敘事迅速成為華語奇幻文學巔峰之作,揚名海外。整部小說,愛情、親情、友情與波瀾壯闊的正邪搏鬥、命運交戰彙集在一起,文筆優美,故事生動,令人不能釋卷。**網在首頁將其稱為:“後金庸時代武俠聖典。”以網路點選數超過三千萬人次,被譽為可媲美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的國內新一代有濃郁中國風骨的奇幻精品鉅著。
《誅仙》情節跌宕起伏,氣勢恢宏,人物性格鮮明,以獨具魅力的東方仙俠傳奇架空世界,令人擊節長嘆,不忍釋卷,寫情尤稱一絕。書中反覆探究的一個問題就是“何為正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這本小說的主題思想。
《誅仙》除了在主題內涵上為人稱道,最為人叫絕的就是其中的感情描寫,比起其他的網路小說來說要細膩的多。裡面張小凡和碧瑤、陸雪琪的愛情故事感動了不知道多少的《誅仙》的粉絲;還有張小凡化身為鬼厲之後,其師父田不易、師兄弟等人對他的感情依然不改,尤其是田不易,依然親切叫他“老七”,那種嚴師慈父般的形象亦不知感動了多少人;最後還有田不易和蘇茹這對夫婦,風雨相依,生死不棄,把中國傳統的那種夫妻白頭到老、不離不棄的感情以最簡單卻又最震撼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愛情、親情、友情,每一種都寫得那麼讓人深思,那麼讓人難忘,也難怪會搏得那麼大的名頭。
不過,《誅仙》不是完美無瑕的,其中也有很多問題。最讓讀者痛心和遺憾的就是《誅仙》此書最後的爛尾,只因讀者們太愛這本書,不住的催促作者蕭鼎快點出書,以致蕭鼎收尾過於急切,很多之前的懸念都沒解開,留下了大大的遺憾。
還有就是原書作者蕭鼎本身雖然文學底蘊深厚、文筆甚好,但他對於國學的研究就不足了,這從原書中他對很多古文語句解釋的一知半解就可看出來。
不過瑕不掩瑜,《誅仙》還是一本難得一見的好書,仙俠小說中的經典。
但是姜成要是想寫這本書的話,就不會再犯這些錯誤,就要彌補這些不足。
不過姜成本身倒是很有自信,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