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的見識,著實難得。”

“可是,如果想做卻沒膽子做,就不算是真的英雄。”

“哦?”

“今天的故事很精彩,大俠鬥壞官,最終將壞官繩之以法。”

“是嗎?可是今天故事沒有講完,你怎麼知道是將壞官繩之以法了?而不是把他殺了?”

“我就是知道啊。這些故事太老了,我都聽過了,你該講些新鮮的,大家沒聽過的。”

“比方說?”

“我餓了,也累了,想洗個澡換身衣服。”

“嘿嘿。好小子。”

墨玉6

洗過澡,換了乾淨衣裳,又吃飽喝足,沈立尋坐下來給說書的大伯講故事。

“大伯貴姓?”

“免貴姓張。”

“張伯伯,您平日裡講故事,講的都是這些行俠仗義的俠客的故事嗎?”

“是啊,講普通人誰會願意聽?”

沈立尋搖頭,“不見得,其實大家身邊的故事也是很好的,普通人中也有英雄。”

“說來聽聽。”

“話說,在東國有這麼一個人,叫張三,這張三都三十幾歲了,但是由於家裡窮,一直沒娶到媳婦。他父母雙亡,家裡只有一個人,靠著給人家乾乾零活,日子倒也過得下去。有一天,他照約定,去一家幹活,到了人家家裡,叫了幾聲沒人答應,他走到後面,先是看到地上有一把帶血的刀,他想都沒想就撿了起來,剛撿起刀就看到不遠處的地上躺著一個人,正是這家的主人。他趕忙上前檢視,發現這個人已經死了。就在這時,有人來了,是這人的妻子,她接著大叫起來,‘殺人了,殺人了!’然後張三就被官差抓了起來,押到了官府。”

說書的張伯聽著沈立尋的講述,不由得頻頻點頭,故事很普通,可是這個孩子聲情並茂,彷彿他就在場看到了這個故事一般。“後來呢?”

“後來張三被帶到公堂審訊,那個婦人一口認定是張三殺死了自己的丈夫,因為她說自己相公早晨來到院子裡幹活,家裡沒有外人進來過,她出門買了趟豆漿的功夫,回來就看到張三手裡拿著帶血的刀站在屍體前。仵作也說,血跡未乾,屍體還有溫度,這人顯然是剛死不久。張三雖然說不是自己乾的,可是他也沒有看到任何外人出入過。”

“張三豈不百口莫辯?”

“是的,張伯你想想,其實整件案子對張三非常不利,人證物證俱在,他根本無法為自己申辯。何況,張三根本不善言辭。如果換成別人,或許會說,自己沒有殺人動機,和死者無冤無仇,而且,死者被人殺死的時候沒有發出聲音,鄰居都沒有聽見趕來,證明是死者很熟悉的人,死者毫無防備。所以,即便案子還是存在許多漏洞,沒有人去查,也沒有人為張三說一句話。”

“那張三就這麼被定罪了?”

“不錯,他被判秋後處斬。”

“好人被冤死,這個故事……”

“不,他還沒死,因為被判秋後處斬,他現在還在牢裡。”

“哦?”

“還有第二個故事。”

“第二個?”

“這個故事和第一個故事有關。話說也是在張三生活的這個鎮子裡,有一個孩子叫作李四,今年15歲。”

“張三李四?你隨口編的名字吧。”

“不錯。真名不足為外人道。這李四從小就是個孤兒,靠著乞討為生,可是,這個鎮子不過也是小鎮,加上,這個李四在乞討的過程中,不斷地收留了很多無家可歸的孩子,他們年齡小,根本難以生存。所以,李四就想別的辦法謀生。沒有誰願意僱傭一個小叫花子,於是李四無奈之下,選擇了偷盜。”

“這個故事和剛才的故事有聯絡麼?”

“有。我還沒講完。但是,偷盜畢竟是犯法的,在一次偷竊得手後,李四被抓了起來,抓到了縣衙。”

“還是那個審張三的官?”

“不錯。”

“那官怎麼審的?”

“照理說,李四年齡尚小,應該責令其父母帶回家管束。”

“可是,李四沒有家啊。”

“可是,那縣官根本沒問李四有沒有家,有沒有父母,直接判了李四三個月的監禁。”

“李四偷竊本情有可原,這縣官未免太不講情理。可是,這故事和張三的故事有什麼聯絡?”

“有。這兩個人被關在了同一所牢房。不過,李四明天就可以放出來了。”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