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部分

過去……

災難……這個詞來形容與《讓子彈飛》同期上映的電影再合適不過了。

除了三部大片票房都只在每天五十萬票房的可憐資料上下晃盪之外,還有類似美國試金石頭公司災難片《烈火雄心》,方宗信,任噠華主演的香港槍戰片《第六計》,臺灣才女張艾嘉的文藝氣息濃厚,討論女性的愛與夢想的浪漫愛情片《203040》,這些影片都只能象徵性的在影院排到一到二場,甚至很多影院乾脆直接下線了它們,票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不少電影公司指責中影集團壟斷經營的時候,其實並不知道,這並不是因為中影集團對院線施加了壓力,而是院線方面的自發性的調整,因為就算是按這樣的排片率,《讓子彈飛》單塊銀幕的上座率還是遠遠高於其他影片,如果不是因為上映合同上的強制要求,他們恨不得把所有影片都停掉,挪出全部的銀幕來播放《讓子彈飛》。

第二週,《讓子彈飛》已經成為以一種近乎窒息的強度,灼燒著全國的院線,單週2億零9萬元的資料!讓影迷與業內人士都倒抽了一口涼氣,上週剛剛打破讓《泰坦尼克號》當週票房紀錄的資料,又被李小樂自己給重新整理了。

這一次重新整理則是足足拉高了近5000萬的成績……一週2億票房,瘋狂?奇蹟?荒唐?各種各樣的詞彙出現在了人們的腦子裡,都不足以形容他們此刻的心情。

此刻中影公司裡幾乎是一片歡騰,就連最辛苦的複製製作部都被這個史無前例的成績所鼓舞著,每個人都激動萬分,就連事不關己的嚴介都興奮地拿著柺杖顫抖敲了敲地面,望著天喃喃自語。

可同時,集團里正有一個人正無比沮喪……那就是剛剛升任引進片發行部職務的韓曉理,此刻他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鬱悶無比的抽著煙,他這位負責引進片的總經理這個月的業績降到集團至1999南斯拉夫中國使館轟炸之後的最低點……

以前中影手裡捏著引進片的發行,那些各大國產製片公司一出片就哭著喊著,要影院排片時一定要避開那些國外大片,否則就馬上指著中影的鼻子罵:“你們又搞壟斷經營。”

現在倒好了,李小樂一出片,中影自己發行的引進電影立馬歇菜,韓曉理終於能體會嚴介當年逼不得已動用《指環王》去打壓《非誠勿擾》的心情,這種被自己人壓得喘不過氣的感覺,太他媽的讓人絕望了……

在經過了兩週的狂歡後,在所有冒出來的這些反感《讓子彈飛》的聲音中,最有力量的聲音,恰恰是姜聞的影迷,在《讓子彈飛》的官網論壇上,點選率最高的一篇帖子標題是“姜聞被李瘋狂按著頭,向現實的妥協~”,那位姜聞資深影迷“火燒雲”寫道:

“這部《讓子彈飛》有兩個導演,李小樂為主,姜聞為輔,很可惜,我只看到了李小樂的商業裡的幽默且火爆,卻沒看姜聞藝術中的安靜而神秘。

《讓子彈飛》敘事看似簡單,直白,通俗易懂,但是其蘊含的資訊量卻很飽滿,不過問題恰恰也在這裡。

這部電影目不暇接的緊湊過程,就像是132分鐘,132個**橋段,像是坐過山車一樣過癮,但在停下之後,能記住的帶來人思索的畫面似乎不夠豐富。

的確,在影片刻意為之的輕輕發展和對話中,李小樂運用了大量的技術手段和字斟句酌的精煉臺詞,把一一個語言包袱拋給觀眾,效果十足,可恰恰是這些過於強烈的笑點,使觀眾幾乎無暇估計影片畫面結構和演員表情之外的視覺因素,更遑論由此產生的情緒上的醞釀與吸收了,幾乎完全被對話所交代的劇情牽著走,因為反倒是削弱了對電影的整體美感。

我更欣賞以往姜聞在電影中那些令人蕩氣迴腸的畫面,像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在房頂定上百無聊賴的那一組長鏡頭,《太陽照常升起》中那些寓意深刻而又詭異迷人的畫面……

李小樂商業基因沒有在這樣一部電影與姜聞的藝術氣息結合,難免顯得有些顧此失彼,可惜,可嘆,跪著賺錢,還是站著賺錢,這真的是個大問題……”類似的聲音,在網路上絡繹不絕……

而與此同時,儘管馬上就要面臨年底的考試,今天的北大卻特別的熱鬧,種多附近其他學校的學生都湧了進來。

保安們嚴密地把守著學校大門,阻隔著大批的年輕影迷粉絲,還有媒體記者。風景優美的現代化校園裡,道路整潔,綠樹環繞,看上去有一股非常適合學習的年輕大學氛圍。

走向主教學樓的校園路上,一大隊人前呼後擁地圍著一個身穿灰黑休閒襯衣、牛仔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