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不能全,那好歹也得占上一頭。當下若能屠滅了人民黨,諸位一來為大總統盡忠,二來也可以報仇雪恨,這才是大丈夫當作之事。這才是能被後世敬仰,被後世傳誦的行為!”
軍人們比較直,聽了這些文人的煽動,倒也是情緒高昂。
袁世凱不怎麼在乎文人在官員中的宣傳,他卻緊盯著文人在軍隊中的宣傳。段祺瑞把宣傳稿給了袁世凱,袁世凱詳細讀完,又詢問了整個北洋軍的反應。確定這些宣傳是以“忠於大總統”“報仇雪恨”“剿滅亂黨”為核心之後,袁世凱倒也放了一些心。他笑道:“當下軍餉充足,大家能同心協力這是最好。”
段祺瑞早就對北洋的外交有些疑惑,他趁此機會問道:“大總統,聽說英國已經對德國宣戰,英國一定要我們加入協約國。卻不知大總統有何想法?”
袁世凱苦笑道:“我現在就算是不想加入協約國,難道就能不加入協約國麼?”
段祺瑞說道:“大總統,德國是後起之秀,英國未必是德國的對手。人民黨當下逼迫咱家加入協約國,想來是有極大的陰謀。這可不能不小心。”
對這次戰爭中英國能獲勝還是德國能獲勝,北洋內部爭論紛紛。不少北洋高階軍官是認為德國能夠獲勝。加上對陳克在其中到底玩弄什麼把戲的擔憂,北洋軍中反倒支援加入英國陣營的人比較少。更多的意見是“觀望”。
袁世凱此次卻沒有狐疑,“芝泉,當下是英國與德國誰能支援我們?若是想通了這點,我們就沒什麼可遲疑的了。”
段祺瑞聽了這話,也不再吭聲了。他知道袁世凱還有沒有繼續說完的話,若是不能徹底消滅人民黨,英國獲勝或者德國獲勝對北洋有什麼意義?
莫道前路無知己三十九章中國的站隊(五)
面對中國驟變的局勢,英國公使館也緊張的討論著對中國的政策。
人民黨無疑已經是敵人,不過人民黨好歹表態堅決不加入協約國與同盟國陣營,這算是唯一能讓公使館鬆口氣的地方。英國會想盡辦法打擊人民黨勢力,只是打擊也分眾多形勢,如果人民黨當下公開要求加入同盟國,英國只能調動在遠東的所有力量猛烈打擊人民黨勢力。人民黨表示絕對不加入同盟國,而且現在也沒有任何事件可以證明人民黨私下與德國勾結,這好歹可以讓英國不用花費巨大財力武力親自組建軍事打擊。
即便如此,英國方面只是感到壓力稍微變小一些。在是否支援北洋這件事上,英國公使意見很不統一。北洋屢戰屢敗,最近又有了新的大敗。如果北洋無法戰勝人民黨,所有的投入都會血本無歸。
“我們讓日本出兵如何?”參贊們提出了這個建議。
日本與英國簽署了英日同盟,締約國雙方相互承認有權保護自己在中國和朝鮮的利益;如英國在中國的、日本在中國和朝鮮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國威脅,或因中朝內部發生“騷亂”而受到侵害,兩國有權進行干預;締約國一方為保護上述利益而與第三國作戰時,另一方應嚴守中立;如締約國一方遭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進攻時,另一方應予以軍事援助,共同作戰。條約有效期為5年。在秘密條款中還規定:兩國海軍應配合行動;在遠東海域保持優勢。英、日同盟是針對俄國的軍事攻守同盟,也是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工具。同盟訂立後,日本加緊擴軍備戰,發動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1905年兩國簽訂了第2個同盟條約,承認日本對朝鮮的“保護權”,重申在遭到任何第三國進攻時;應提供軍事援助。1911年簽訂第3個同盟條約。
“日本方面已經根據條約加入了協約國,而且日本方面已經多次提出要根據條約出兵中國。”英國駐日大使專門趕回來參加會議,他向英國公使轉達了日本方面的意見。
日本方面急切的心情英國完全可以理解,美國這根攪屎棍滿世界給英國添亂,原本美國是日本生絲最大的買家,可美國與人民黨達成協議之後,生絲全部從中國進口。人民黨極大的擴大生絲出口量,提高生絲品質,降低生絲價格固然是原因之一。不過美國政府打擊日本這個英國遠東打手的意圖也再明顯不過。
生絲買賣佔了日本對外貿易將近一半的份額,美國的貿易壁壘,人民黨的無情競爭。導致日本出口迅速萎縮,這兩年的日子極為難過。
而人民黨的化工品,鋼鐵製品,都在進入日本市場,由於人民黨對日本並無商品購入需求。在日本賺取的順差,人民黨就用來收購日本的黃金、白銀乃至日本市面上的英鎊。這些行動狠狠打擊了日本的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