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填詞雅樸清致,曲調動聽易唱, 兼有帝后恩愛之情渲染, 《踏歌》一曲, 在大周徹底流行開來, 不僅酒樓茶館常唱之, 王侯府宴上, 也常奏此曲, 但就算整座長安城,都瀰漫在這支婉轉纏綿的曲調中,也有一座宅邸,隔絕此音, 無人敢唱。
然而蕭玦本人,其實早已聽過此歌, 在前世, 她曾唱與他聽。
君若天上雲, 儂似雲中鳥, 相隨相依, 映日浴風;君若湖中水, 儂似水心花,相親相戀,與月弄影…………當年她邊彈琵琶邊唱著這支洛水小調時,眸中依依盡是對他的愛意…………人間緣何聚散,人間何有悲歡,但願與君長相守, 莫作曇花一現…………她與他相約長相守,可美好的日子,終究也只是曇花一現…………
曇花一現……前世,今生,他與她兩次緣斷,都是因為大周的天子,他蕭玦的好父皇!!!
幽室之中,錦惜遵王爺之命,款彈琵琶,輕唱著這支洛水小調,見唱著唱著,王爺眸『色』愈暗,如有陰霾暗攪,歌聲也不禁越來越低,一邊腹誹既受不住、還非要聽做甚,一邊暗暗等待著王爺醋火的波及。
然而王爺並未發作,只在歌聲相伴中,慢慢飲盡壺中酒後,即抬腳走了,錦惜恭送王爺離開後,抱著琵琶仍在美人榻前坐了,素手輕輕一撩,琵琶清音似水。
相隨相依,相親相戀……這倒是世子起先為她設定的任務目的——接近懷王蕭玦,成為他的愛妾,做他身邊親信之人,成為長平侯府在懷王府最銳利的一雙眼睛…………
但,不知是她演技拙劣,還是演得太真,王爺很快識透她是有人故意調/教出來、身懷目的而來,於是事情在一再轉變後,變成如今的情形:她成了王爺與世子的密聯通訊之人,既遵著世子的意思做事,又遵著王爺的意思做事…………
想到那個為徹底打消聖上疑心而生下的孩子,錦惜手下抹挑,改彈了一支輕徐溫柔的小調,王妃雲氏常唱此曲哄嬋兒入眠,她待嬋兒視作己出,而她這個生母,卻無雲王妃那樣濃烈的感情。
這個孩子,只是奉命誕生於世,王爺說想要一個女孩兒,如果她懷的不是女嬰,外頭也早有女嬰備著,屆時偷樑換柱。王爺只是想要一個“懷王與愛妾之女”,向聖上表明他已放下“被奪妻”的舊事,已不再留戀虞氏女,正與嬌妻美妾安定度日,至於這女兒如何來的,他徑將此事拋給她,半分不管,也不在意。
一想起這孩子冷心冷肺的生父,錦惜便幽幽嘆了口氣,人間緣何聚散,人間何有悲歡,但願與君長相守,莫作曇花一現…………她這樣的人,哪有與人長相守的福分,宮裡那位皇后娘娘,又真是在經年世事流轉下,在聖上的潑天恩寵下,終隨緣從命,願與聖上長相廝守嗎?…………
錦惜正神思遊散地想著,忽聽門外傳來向王妃請安的聲音,忙也放下琵琶,斂衣肅容出門拜見。
雲綺容懷裡抱著蕭嬋,不好扶她,忙示意侍女蕪香將錦孺人攙起。她人未至留春院,就已聽到裡頭斷斷續續的琵琶聲,正是她平日哄蕭嬋入眠時哼唱的小調,此時見錦惜眸中似有落寞,便以為錦惜是在思念親生女兒,心中大為不好意思。
當初王爺堅持讓她撫養嬋兒,她閒來無事,又與嬋兒投緣,便也真將嬋兒視作親女,日夜不離地照料撫育,兩年下來,雖也常帶嬋兒與錦惜說說話,但人家到底是生母,僅僅這樣,怎夠撫慰母親的相思之心…………
今夜正是元宵佳節,寓意團圓,雲綺容遂帶蕭嬋來留春院坐坐,她將嬋兒放入錦惜懷中,見她低首與嬋兒說話時的溫柔神態,眉『色』眼波,頗有幾分似姐姐,漸也明白王爺為何獨寵錦惜,於心底暗歎一聲。
懷王府的元宵節,男主人不知去了何方,府中平靜如常,無甚節慶氣氛,宮裡頭,卻是熱鬧非凡,往年便會循例慶祝的佳節,在今年,因聖上著意討皇后歡心,辦得更是隆重盛大,裡裡外外張燈結綵,火樹銀花,璀璨奪目。
宮廷畫師按例,跟在明帝左右,如實畫記聖上游樂之事,繪製《天子元宵行樂圖》,蘇蘇見了便道:“若沈霽月仍在京中就好了,他會如何別出心裁,畫這行樂圖,想想也真是令人期待呢。”
明帝也覺宮廷畫師繪畫規矩死板,永遠都畫得差不多,他因蘇蘇的話,憶起沈霽月傑出的詩畫之才,雖心中讚賞,但口中仍道:“這人雖才華橫溢,但恃才傲物,『性』子過於不羈,且讓他在外磨礪磨礪。”
蘇蘇有意提點了這一句後,也未再多言,仍閒走賞燈。年年元宵,各地官員都會進獻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