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很大關係,因此,並不完全可靠。譬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聽到“感情用事”怎麼怎麼壞事兒,也常見到某某徇私舞弊,某某領導提拔小舅子,某某單位評先進又是領導的親戚,這些就是感情扭曲了一個人判斷能力、矇蔽了人的理智的例項。笛卡爾在《心靈的感情》中寫道:“一個人為感情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之權。”而沒有自主行為能力的人,自然是要犯錯誤了,特別是這個人位高權重時,就會給國家、社會帶來不幸。也許還有人會說,正直的人是不會被感情的親疏遠近矇蔽的。這種看法是絕對錯誤的,歷史上不論是偉人還是小人,都有因感情而誤事的時候。因此,感情的不可靠性每個人都有,有所區別的只是正直的人會更多地以理智來判斷認知。

但是,一個凡事都很理智的人又會怎樣呢?沒有情感,沒有人性的光輝,有誰願意和這樣的冷血人相處呢?帕斯卡爾的《思想錄》中寫道:“理智的最後一步,就是要承認有無限的事物是超乎理智之外的。”也就是說,在許多時候,不光是理智,人們也必須依靠感情來認知事物,這同樣符合人類思維的原理。

如題中所舉的例子,宋國的富人對於同樣一句話,為何偏偏相信兒子而懷疑鄰居呢?也許古往今來,許多人都對此一笑了之。但仔細想來,也並非全無道理,富人正是從理智與感情兩個方面出發,得出這個結論的:從理智上來說,富人的兒子是家裡人,要錢可以直接向父親拿,沒有作案的動機;而鄰居是外人,又偏偏是個知情者(知道牆被損壞了),嫌疑的確很大。而這些結論的得出,是與富人對兒子及對鄰居從感情上的瞭解分不開的,正是因為富人父子關係親近,而富人與鄰人關係疏遠,富人才會得出此結論;又假如富人的兒子對父不孝、父子關係疏遠,或者富人與鄰居是至交、關係親密,那富人可能就會得出相反的結論了。我們對於與自己不熟悉的人,當然要採取謹慎的態度,先懷疑再調查;同時,也當然要信任自己熟悉的人。同樣,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從理智上分析結論並不惟一,透過某些個人感情的輔助,是可以得出合情合理的推論的。從這一點來說,感情的親疏遠近對人們的認知是有幫助的——不可不靠。

“不可靠,也不可不靠”,這句挺拗口的話正說明了感情是正確認知事物必要卻不絕對的條件,在認知、判斷事物的過程中感情與理智缺一不可,這正如雨果說的“邏輯只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從人類本身來的,後者是天上來的。”最後,“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們應避免的只是對它們的誤用和濫用。”笛卡爾也告訴我們在認知事物時,應謹慎地基於理智,輔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親疏遠近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發揮正面的作用。

第十一節 思維解讀幸福

生命猶如海洋,生活恰是輕舟,揚起思維的風帆,穿梭於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風和浪花,而思維碰撞出的是或幸福,或憂傷,或積極,或消沉……

從亞當和夏娃的叛逆開始,上帝就創造了人類,賦於(予)人類的不僅僅是血肉的身軀,更是那思維的方式。思維是最敏感,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改變思維的角度和方式,我們就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恆的幸福。縱觀古今,歷覽中外,楚之屈原,於“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中不合流同汙而投身汩羅江),死亡的雖然是血肉的身軀而昇華的卻是永恆的幸福。毛澤東在敵人的圍剿之下,最後毅然決定長征,一個高尚清晰的思維就造就了新中國十幾億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鄧小平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然而思維的火花卻在他的腦中飛揚——改革開放,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富起來的制度就這樣產生了,至此,我們不得不說,思維的方式決定了人類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維的解讀。

快樂幸福就是改變思維的結晶。可憐的葛朗臺,幸福與快樂在他的眼中就是金子,奪走了女兒的梳妝盒,奪走了女兒的幸福,而金子滿足了他的佔有慾,而幸福也就離他而去。改變思維吧,幸福就在生活的空氣裡,需要用心去感悟,快樂並不是被踩到腳後的破口大罵。因為踩你的人是看重了你的腳,腳被看重,那是多麼快樂幸福的事。李清照的悽悽慘慘慼戚讓我們為遠方的親人朋友擔心著急,然而我們為什麼就不想想,或許他在遠方生活得很好,快樂著,幸福著,這不是更好嗎?

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並不是意味著用阿Q的勝利法來佔有幸福與快樂。難道你能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再去官場上混一混,轉換轉換思維方式合流同汙,不,那絕非陶